https://www.jnu.edu.cn/2018/0716/c2624a253581/page.htm
李云飞,我校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入选2017年度长江青年学者,主要致力于中世纪英国经济史、英国普通法史和加洛林帝国史方面的研究,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曾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
历史研究,要从一而专
与许多学者的经历不同,李云飞进入历史学领域有一种命运使然的意味。1990年初中毕业的他选择进入家乡的沁县中等师范学校学习。“当时班里成绩较好的同学大都选择上中专而不是高中,农村家庭往往觉得工作更为重要,而高中和大学的培养周期长,费用高。”李云飞如是说。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放弃这个优秀的青年。“1993年从中师毕业的时候,我们学校缺历史课和政治课的老师,要从当年的毕业生中选拔两名学生去山西师范大学学习,毕业后回沁县师范教书。”李云飞和另一位同学从200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经过中师校内和山西师范大学的两轮考试,进入山西师范大学学习历史和政治专业。用他的话说,这是上苍的眷顾。尽管在中师对数理化更感兴趣,但是李云飞却很快培养起了对历史的热爱。对学术的倾心使得他选择继续深造。随后,李云飞考入南开大学,跟随王敦书教授学习古希腊罗马史。继而进入北京大学,师从马克垚教授研究欧洲中世纪史,毕业之后进入暨南大学工作。
谈起自己近20年的世界史学习历程,李云飞教授不禁感慨如今研究条件的便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世界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挑战,因为当时国内关于世界史的图书十分有限,图书的分布格局决定了研究格局的不平衡。”回忆起当时辗转借阅书籍资料的经历,李云飞表达了如今国家和高校对人才培养与学科研究大力投入的感激之情。
李云飞的研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9年8月,他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对世界史研究者来讲,出国留学一段时间是必须的。”李云飞表示,掌握所研究时段或地区使用的语言,是世界史学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他利用在剑桥大学历史系访学的一年时间,努力强化拉丁语的阅读能力,基本克服了语言方面的障碍,为自己打开了进入学术园地的大门。
国内与国外研究土壤的不同也给李云飞带来了许多困扰,“在中国研究世界史,必须考虑国内的学术环境。研究世界史是为了推动国内学术发展,为国内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考虑到既要争取与国际学界接轨,又要尽力适应国内需要,李云飞经过一番摸索和思考,在访学剑桥期间决定将自己研究的空间范围从英国转向欧洲大陆,时间范围从中世纪盛期转向中世纪早期。
“从博士论文开始做了10年的研究一下子放弃,而在一个新的领域重新研读文献,开拓研究空间,这对我来讲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李云飞坦诚地表示,“但现在看来,我很感激当时能做这样一个选择,因为这个选择确实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放弃过去的研究领地,开拓新的学术疆域,这对于一个文史学科的研究者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做了决定,就勇往直前,李云飞现已成为加洛林帝国史研究的一位积极倡导者,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洛林帝国政治制度史研究”。
“单纯地阅读西方学者的史学研究著作,容易陷入两个困境,一是难以超越出新,二是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李云飞表示,国内学者研究外国史必须有自己的问题和立场。他觉得,国内的中国史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话语、概念、论争,国内研究欧洲史的学者应该对其加以借鉴,力争将其移用于欧洲史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这样有可能引起国外学界的兴趣和关注,以期达到与国外学界平等对话。
学生培养,要用心对待
作为世界史学科的带头人,李云飞把教书育人放在了重要位置。“李老师是一个很严肃认真的老师,对待学术极其严谨仔细,但是私底下又很关心学生。”他指导的硕士生陈东婷说。
李云飞很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硕士生的培养上,他尊重学生的未来选择,从而给出不同培养方案。“我会把两条不同的路摆在学生面前:是打算完成毕业论文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就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献身学术研究?如果学生倾向于工作,我允许并鼓励学生花一些时间在实习历练上。如果学生想走学术这条路,我会更加严格要求,培养方式上更考虑学生学术技能的提升。”李云飞表示,欧洲中世纪早期史研究在国内属于冷门,不能强行要求学生个个都只致力于此。“但是,一旦学生选定了学术这条路,我一般就不允许他们变来变去,轻易放弃。”他说。
对学生培养的重视并不是一句口号,李云飞将培养本科生放在自己工作的核心位置。事实上,在最近两年他始终坚持在课程体系之外,每周给学生讲授拉丁语。“已经有几个学生学得不错了。”李云飞透露,“与学生一起,能忘记年龄的界限,大家一起学习,教学相长,对我而言是一种乐趣,对她们来说是一种机会。我觉得,这方面我还要做得更好才行。”
他的学生也表示,李老师是一位非常热心负责的老师,尽管自身工作科研很忙,但从未放松对学生们的培育,再忙也会挤出时间来给大家上拉丁语课。
坚守岗位是我的责任
“我们要发挥侨校的特色,在国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之时,让世界史发挥它的作用,在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做出独特的贡献。”在学科建设方面,李云飞也希望加强暨南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建设。让暨南大学的世界史学科有两三个方向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是他和他的世界史团队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
李云飞现任文学院副院长,在谈及如何平衡行政工作与教学任务这一问题时,他爽朗大笑,坦白:“可以说我至今没有找到一条很好的平衡之路,除了拼体力、熬夜加班、休息日努力工作之外,我觉得没有特别好的办法。”2010年转变研究阵地的李云飞较之以往需要做更大的文献整理与资料搜集工作,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把行政职责推在一边,“我觉得每一个学者有责任承担一定的行政职责,不能把该在这个年龄段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无论何时,李云飞都负责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教学之余,李云飞喜欢打篮球。“每周坚持打一两次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进与同事的友谊,还可以释放工作的压力,提高工作的效率。”不论是工作还是活动,他始终以一种认真态度去对待。
“学者,就是不断学习的人。”李云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文/胡董静
网络编辑/周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