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下午,广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李汉强一行来到暨南大学文学院,与文学院领导、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方言的专家学者座谈,调研地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研讨会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第一文科楼四楼中厅会议室举行,与会人员有广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李汉强、副主任伍第政、正局级干部毕锐明、办公室主任张晓潭、办公室副主任张天红,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詹伯慧教授,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刘新中教授、甘于恩教授、陈晓锦教授、彭志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方小燕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彭咏梅副教授。与会人员围绕地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难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座谈会现场
李汉强主任介绍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市政协成员,提出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研讨内容。他强调,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全国地方方言,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高度契合。市政协拟提交相关提案,将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以进一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魏霞书记介绍暨南大学文学院的总体情况,指出我院名师荟萃、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学术交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暨南大学语言学科近些年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与文学院非常关注语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在詹伯慧教授、甘于恩教授和刘新中教授等的带领下,不仅做好传统方言保护工作,更重视学科创新,将现代科技、数字人文较好地融入传统学科,使传统学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甘于恩教授围绕粤语在广州的传承使用情况发言,相较于全国其他方言,粤语的保护传承工作是做得较好的。但因为方言使用的场景、需求减少,地方方言保护与传承情况仍然严峻。他以厦门话为例,指出本土方言的稀释和农村语言的危机这两个趋势造成了方言传承的危机。基于此,他提出成立方言测试委员会或正音委员会的建议,希望通过激活、突显方言的功能,促进方言复兴。
彭咏梅副教授介绍粤语在佛山的传承使用情况,她谈到佛山地区的学校很少开设第二课堂进行粤语教学,且不少家庭为方便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不愿意教孩子学习粤语,这使粤语的传承面临较大的问题。她结合自身正在开设的粤语入门、广府文化研究等课程,提出粤语保护工作应该推广到教育政策层面,同时也可针对地方需求将方言列入中小学教师的选修课程中,以壮大粤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刘新中教授围绕方言的认识和保护问题发言,他强调了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的区别,并指出粤语和其他地方方言的保护工作必须从扭转观念开始,将方言与资源和文化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加大项目投入,对方言进行系统的科技保护。同时,要对社会各种使用方言的需求进行分门别类,区分硬需求与软服务,考虑方言使用的场域、资源和文化等,充分激活方言对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特殊作用。
方小燕教授阐释了方言的保存、保护和推广三个概念,强调解决对方言的“认识”问题是重中之重。不同的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而地域文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正在于方言。她表示,要加大力度对地方方言进行保护和传承,让老百姓深入了解、热爱家乡的语言文化,激发对家乡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她提出要鼓励青少年学生学习母语方言,在校园开设关于家乡方言文化的课程。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将方言传承和保护列入相关规划和工作计划。
陈晓锦教授指出,对海外社区而言,方言文化就是社区文化的体现,大多数方言的濒危程度日趋严重。她强调,海外的方言保护工作要从当地的孔子学院做起,在课堂上推行当地社区的汉语方言,让学生掌握听说地方方言的能力。毕锐明肯定了陈教授的看法,并指出海外华人擅长根据语言场景转换语言表达这一特点,正是地域文化包容性的体现。
最后,詹伯慧教授总结发言。他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现在,要把重点放在保护方言上,着重在方言的应用上下功夫,出版高质量辞书,与权威机构配合做好方言正音工作。他强调,广大方言研究者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而要多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更多实质性的工作。只有上上下下同心协力,才能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本次研讨围绕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既有对现状的深入分析,也有对未来的具体举措的建议。座谈会认为,通过专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华文化宝贵资源的方言,会得到合理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深入守护和发展以语言、方言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精髓。
图文:林汶仪
初审:彭志峰
复审:刘新中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