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上午,作为文学历史学教研基地的创新课堂活动,同时为落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与暨南大学文学院签署的馆校合作协议,文学院副院长王京州教授、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黄燕强副教授带领2023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出版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前往广东省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广东省博物馆副书记吴武林、办公室主任王玲、图书馆主任牛晓琰等热情接待了来访的暨南文院师生。
1古籍品鉴
本次研学活动主要由古籍品鉴、课堂教学和参观展览等三个环节组成。
牛晓琰女士向文学院师生展示并介绍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多部古籍,如《重校添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宋刻本)、《春秋胡氏传附纂疏》(元至正刻本)、《杜氏通典》(明嘉靖刻本)、《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明湛若水刻本)等。在近距离欣赏观摩古籍的同时,同学们也仔细聆听了关于古籍保护、古籍版本等方面的见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籍善本的魅力,领略到广东省博物馆在珍贵古籍收藏方面的特色和传统。
古籍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彰显着中华民族文脉的赓续。这些吉光片羽的珍本迈过岁月长河,流传至今,离不开历代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与悉心保护,哪怕纸页残缺、字迹漫漶,也依旧如明珠般熠熠生辉。
2课堂教学
共同品鉴古籍珍贵藏本后,师生来到“粤读空间·粤书吧”,王京州教授在此进行了一次专题的学术分享。为契合古典文献学硕博士课程的特点,王京州教授选择以程颂万《画兰箑歌赠梅郎畹华》的本事为切入点,在对文献进行细致考察与梳理后,对此诗的本事作出了澄清,并由此与大家分享了查考诗歌本事的三点体会:其一,诗有时事,使诗歌抒情兼有历史研究的纵深;诗有本事,使诗歌抒情兼有个人故事的纵深。其二,查考诗歌的本事,既要重视词内证据,同时更要重视词外证据,外证和内证并举更易取得突破。其三,对于近代诗人来说,其诗歌本事往往可于报刊中寻得弥足珍贵的史料,切不可轻言“文献不足征”。本次创新课堂节奏紧凑,内容丰富,要言不烦,同学们受益良多。黄燕强老师也以此为契机,就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设表达了关怀与展望。
3文化展览
创新课堂结束后,文学院师生在省博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该展立足于广东省博物馆馆藏,联合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13家文博单位,遴选珍贵文物320件,向参观者多维度地展示了《西厢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欣赏文物、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同学们对《西厢记》有了更加全面且生动的认识。
本次馆校合作活动的开展,既是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文献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创新化实践,更是广东省博物馆与暨南大学文学历史学教研基地成立以来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将学院的课堂教学拓展到博物馆,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为同学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古籍珍本的宝贵机会,从而丰富了师生们的认知,拓展了文献学专业学习的视野。
文字 | 冯伊恬
图片 | 彭婷
编辑 | 何韵
初审 | 肖丹
复审 | 王京州
终审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