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锦,1950年生,祖籍广东潮州,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近30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与中国汉语方言整体研究息息相关且意义重大的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和人才培养,成绩卓著,出版相关专著10余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学术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成为国内在海外汉语方言研究领域成果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学者。陈晓锦教授主持了多项海外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均以“优秀”等级结项,著作《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概要》于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她的研究填补了汉语方言研究的一大空白,把中国语言学和汉语方言学的调查研究推向世界,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以初心结缘方言学
“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是陈晓锦教授对自己与方言学结缘的总结。届时正逢暨南大学复办,她来到中文系资料室工作,不久后便被调到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边进修边教书。工作期间,她内心对读书的渴望愈加强烈,于是鼓起勇气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自此开始了与方言学的缘分。
在师从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教授之前,陈晓锦教授对方言学知之甚少,这导致她初入学时面对学业有些手忙脚乱,加之需要兼顾家庭的重任,更是让她感到困难重重。但她知道这些挑战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因此,她坚持每天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确保不漏掉学习中的任何重要事项。入学不久,詹伯慧教授便让他们几个学生将已有的汉语方言研究著作分类整理。面对卷帙浩繁的方言研究资料,那些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同学都深感困难,而这对当时初出茅庐的陈晓锦教授来说,无疑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她并没有退缩,而是整日待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整理排序,最终出色完成了这次任务。通过这次试炼,陈晓锦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古今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研究方向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正是这次尝试,让她打开了进入汉语方言学之门的敲门砖。陈晓锦教授曾回忆道:“詹老师把我引进了语言学和方言学的殿堂。”之后不久,她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首篇论文,这给予了她在方言学道路上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从此真正开启了方言学的研究之路。
1995年,陈晓锦教授继续在詹伯慧教授门下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便在导师的带领下与同门师兄弟姐妹们一同对岭南地区的汉语方言开展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他们背着行囊,颠着长途汽车,走乡访寨,一个调查点一个调查点奔忙,记录下一条条珍贵的方言语料,研讨一个又一个方言问题。无论是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研究,还是粤北粤方言调查研究、西江片粤方言调查研究,他们的调查成果在方言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推动了学术界岭南汉语方言的研究进程。正是这些在田野调查上的磨炼,培养出她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畏艰辛、敢于拼搏的方言学研究精神,让她与方言学之间的缘分绵远悠长。
以恒心探寻海外汉语方言
在方言学界耕耘多年的陈晓锦教授,曾做过广东省的闽粤客方言调查,也曾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闽粤客方言调查研究。多年来的研究经验使她懂得,做方言研究必须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在擅长的方言学领域站稳脚跟,才能够在学术道路上行稳致远。这一治学思想,让她在海外汉语方言研究领域取得了独树一帜的亮眼成绩。
20世纪末,我国的汉语方言研究正式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内诸多学者早已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甚至占领了某一方言研究领域的制高点。在如此情况下若想有所突破,必须拓宽学术研究视野,另辟蹊径。20世纪90年代初,正逢暨南大学迎来首批马来西亚留学生。彼时正面临学术抉择的陈晓锦教授,在不经意间被课堂上的马来西亚华人学生吸引。在教学期间,陈晓锦教授敏锐地洞察到马来西亚华人学生日常口语的特殊性。她发现这些学生能说流利的粤闽客方言,但在发音和词汇的使用上与国内的粤闽客方言存在较大的差别。特别是他们的方言中保留了许多祖籍地早期方言的特色,也吸收了丰富的异域语言元素。作为一位具有丰富阅历的方言研究者,她突然意识到海外汉语方言有其独特学术价值,进而开始了初步尝试。1994年,她参加了李如龙教授主持的“东南亚华人社区语言研究”项目(之后该项目成为陈晓锦教授主持的暨南大学211工程子项目),从此开启了自己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研究之门。
2003年,陈晓锦教授出版了自己在海外汉语方言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马来西亚的三个汉语方言》,在汉语方言学界引起热烈的反响,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良树先生称赞为“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先声”。有了这次尝试,她铆足干劲,砥砺前行,继续投身于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研究当中。从最初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田野调查,到后来在美国、加拿大、巴西、巴拿马、法属留尼汪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度调查,五洲四海都留下了她方言调查的足迹。
陈晓锦教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夜晚路灯下调查方言
陈晓锦教授投身于海外汉语方言研究领域已有三十余年,但是她的研究热情从未减退。海外汉语方言调查是充满挑战的,时时刻刻都在面临生死考验。每当提及海外汉语方言调查时,她的描述总是云淡风轻。而背后的艰辛和困难,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其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方言那些事儿》中,记录了几十次她在海外调查时的挫折经历。在小宾馆里遭遇偷窃、在进入美国时被“关小黑屋”、在寻找发音人时屡屡碰壁……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磨灭陈晓锦教授开展调查研究的信心,她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完成了《泰国的三个汉语方言》《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概要》等著作,主持了多项关于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就。由于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研究对保护和传承海外华人华侨的语言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开展海外汉语方言调查研究之余,她还致力于扩大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影响力,试图吸引更多学者关注这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学术领域。2008年,陈晓锦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张双庆教授等人的支持下,在暨南大学召开了第一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与参与,开启了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新篇章。时至今日,在其大力号召下,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九届。其中,2016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五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首次将海外汉语方言学术研讨会推向了世界。如今,越来越多海内外年轻学者关注海外汉语方言,并加入海外汉语方言的调查和研究的队伍当中。
第五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
(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大学)
如今古稀之年的陈晓锦教授,依旧坚持在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前线,为海外汉语方言的学科建设奔走、护航,并不断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范围。她随时关注海外汉语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动态,紧跟学术前沿,寻找研究突破口。最近几年,她对东南亚以外华人社区的汉语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克服种种困难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2023年,《美国华人社区粤方言与文化研究》(上、下册)正式出版。这套134余万字的皇皇巨著,对美国华人社区12个汉语方言调查点的语言面貌进行全面剖析,是学界首套关于美国华人社区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版,终结了汉语方言调查研究不出亚洲的现象,推动了汉语方言资源保护工作在美洲落地扎根。在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丰厚成果的她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还独具慧眼地将研究视角投向了国内的华侨农场,带领学生对特定时期归侨群体的汉语方言开展持续研究,为厘清汉语方言的传播与回归链条而奔走努力。而海外一些尚未调查研究的新华人社区的汉语方言,如欧洲的吴方言、日韩的东北官话等,也仍是她心心念念想要突破的研究点,时刻鼓励后生朝着这些空白领域发展。
以真心哺育桃李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陈晓锦教授坚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每天俯首在案牍前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学术文章,从未停歇。而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陈晓锦教授同样悉心戮力。她对待学生是严慈并济的。之所以说“严”,是因为她对学生有着严格的学术要求,始终坚持“方言研究必须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要求学生不管多么困难都要坚持田野调查,不能因为所谓的困难和阻碍而动摇。之所以说“慈”,是因为她对学生始终心存慈悲之心,用同情、理解和温暖的语言和行为来对待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被关心和被支持。在生活中,陈晓锦教授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她像家中的长辈一般关爱学生,定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学生遭遇困境时,她也会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为学生指明前行的方向。她还时常抽出时间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组织师门聚会,让身在穗城的异地学子感受家的温暖。
陈晓锦教授与学生在家中相聚
方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田野调查是获取第一手语言材料的关键一步。但是田野调查并不容易,尤其是海外地区的田野调查,更是对身心的双重挑战,这也导致国内从事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学者数量屈指可数。因此,陈晓锦教授将发现、培养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后备人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绞尽脑汁为学生从事海外方言研究创造条件。一方面,她会将自己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位进入师门的同学,都会收到她亲自挑选的多本专著作为入门礼物。她鼓励学生多阅读前人的作品,从前人的研究当中了解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获得自身对方言学领域的思考。另一方面,她尽力为学生提供海外田野调查所需要的资料和资金支持,甚至陪伴学生到世界各地开展田野调查,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海外调查研究的方法。笔者(肖自辉)在泰国一边做中文教师一边做当地西南官话调查时,陈晓锦教授就曾亲自前往泰国指导。虽然当地条件艰苦,但是她坚持亲自下厨,用简陋的厨具为笔者和同事做了一顿让人终生难忘的家乡美食,安抚笔者的思乡之情。她还以自身的经历为例,鼓励笔者一定要坚持下去。正是在其悉心指导和鼓励下,笔者最终完成了《泰国的西南官话》一书,并跟随导师走向了海外汉语方言的研究之路。
陈晓锦教授与学生
“身形一例,胜似千言万语。”陈晓锦教授勤奋、坚持和不断突破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她所带领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在陈晓锦教授的影响下,大多形成了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学术精神。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方言研究,但是无论身处何方,所干何事,他们都依然牢记陈晓锦教授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正直善良的处事风格,并以之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向。
作为一名方言学者,陈晓锦教授坚持用脚步丈量方言的经纬,其步伐迈进了海外华人社区的千家万户当中,其研究在汉语方言研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陈晓锦教授真诚教导学生,甘做学生最可靠的“垫石”,用满腔热爱彰显了一位教育者的真挚情怀,用朴实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大爱与担当。
文稿 | 肖自辉 庄晓茹 章策
编辑 | 郑羽昕
初审 | 肖丹
终审发布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