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岭南数字人文教学科研交流会暨与广东人民出版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3-10-08 发布单位:文学院

为促进我院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创新,推动岭南数字人文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深入合作,923日下午,首届岭南数字人文教学科研交流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会议厅隆重举行。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副社长林小玲,历史文化分社社长梁茵,古籍文献分社社长陈其伟,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京州,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暨大文学院兼职教授潘威,暨南大学文学院教科办主任罗嘉庆,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刘新中,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侯兴泉、副主任彭志峰,中文系副主任程刚,历史学系副主任朱文亮,中文系甘于恩、刘亚男、何志军,历史系吴宏岐、周正庆、熊增珑、郭世强,华文学院张金桥,徐贵平,计算传播研究中心温秋华,图书馆吴育冰,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周仕敏等二十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肖风华社长代表广东人民出版社介绍该社的情况,他说,人民出版社是一个老社,但是社老人不老,出版社凝聚着一群干实事的人。肖社长继而以学术与出版业的关系切入,谈及当下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暨南大学文学院此次举办的沙龙和交流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他也对新获批的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把岭南的古籍、粤港澳大湾区的古籍都汇集一起,以岭南古籍社为阵地,共建湾区。



王京州副院长代表文学院对肖社长及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院的办学历史、组织机构、教学与科研成果等,他表示,文学院文、史、哲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强劲,教学成果丰硕,数字人文系列的课程方兴未艾,期待日后可以与广东人民出版社有更多的合作。



侯兴泉主任对岭南数字人文教学中心和岭南数字人文实验室进行了介绍,着重分享了岭南数字人文实验室的布局以及在科研领域的拓展,希望今后在岭南文化的推广传播和数字人文课程的教材编写上做得更好、更深入,并期待可以与出版社深入沟通、多方联动、共同发展。



随后,肖风华代表广东人民出版社,侯兴泉代表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室、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林小玲主持。





会议的第二个议程是岭南数字人文实验室科研和教学实践交流,由朱文亮主持。

潘威介绍了云南省教育厅“数字人文”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包括其成立过程、建设内容、核心学科、关键性技术以及代表性作品等。潘老师更引用学者Scheinfeldt的话语来表明,文学和历史学由各自发展数字人文逐渐形成一个统一学科的大趋势。徐贵平对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实验室的设施和教学科研实践进行了介绍,给与会人员分享了学生做实验时的趣闻,并热情邀请大家到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实验室开展教学和科研的活动。




刘新中介绍了发音语音学实验室近年来在跨学科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并重点汇报了考察南开大学国家级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心得体会。刘老师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验室的建设不能故步自封,需要多向外学习才能建设高质量的科研实验室。吴宏岐介绍了历史地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实验室根据自身学术传统与优势,构建了岭南港澳区域历史地理、历史边疆与民族地理、历史城市与旅游地理、历史社会与文化地理四个研究方向,能为地方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周正庆介绍了暨大-宁德闽东文化研究中心的相关情况,他的课题组收集了大量的闽东文书,今后将进行文书的数字化建设、文书修复、文书的整理以及编制教材等工作。



会议的第三个议程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课程负责人的教学经验分享,由罗嘉庆主持。

刘新中首先介绍了《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情况,他表示,要以“人文”为核心,以中长期目标作为导向,教学和科研两手抓,做好队伍建设。王京州介绍了《文献检索》、《中国古代文献学》课程建设情况,并指出了课程在计算机检索和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短板,提出了课程的未来规划。熊增珑介绍了考古学等相关实验课程的实践情况,包括以广东省博物馆为平台的科技考古史理论、数字化技术与三维建模,以及植物考古的课堂实验等。





郭世强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综合建设情况,他计划围绕数字人文打造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体系,补足实验教学的短板,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何志军分别介绍了《诗词习作》和禅诗慕课等两门课程的情况,他以《诗词习作》课为例,指出运用学生容易上手的现代化检索软件,同时重视教学的形式与意义,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对诗词的兴趣,另一门《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的慕课在“学堂在线”已有上万名学员参与了该线上学习。侯兴泉介绍了《数字人文》课程开展计划,该课程的主要板块分别为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工具的学习与实践,文学文本语料库的建库、标注与分析,方言口语料库的建库、标注和分析,常用统计工具的学习与实践,侯老师希望这门课能成为穿线课,为后续的数字人文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在自由发言环节,张金桥表示数字人文的培养目标是多学科融合,促进人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林小玲表示,出版社在传播方面已躬耕多年,如与方言中心合作的语言工程就是从教育到传播再到研究的全产业链结合,眼下出版社也将在岭南文书上做出新尝试,充分利用出版社的文书资源,完成资料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课题、形式知识图谱或是智慧出版。甘于恩指出,在方言领域中,语言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展示调查所得的方言,不仅直观,而且对研究和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需要重视该方面的建设。温秋华谈到,华人华侨在世界范围的迁移、其语言的使用情况、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及华文教学与AI对话的可行性等问题上,都可与数字人文结合,只有技术跟学科融合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在会议的尾声,王京州副院长以“四个结合”为会议进行总结。他说,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中文与历史相结合、学科与技术相结合、高校教师与出版社相结合,这是会议的主题,也是未来致力的方向。


图文 | 付淇琳

责编 | 付淇琳

初审 | 彭阳

复审 | 王京州  罗嘉庆

终审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