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暨南民族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文创大赛”初赛遴选结果及决赛通知

发布时间:2023-03-09 发布单位:文学院


文化传承离不开每一位新时代青年的付出,文创设计致力于活跃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挖掘新时期艺术与审美潮流。故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特举办第二届暨南民族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文创大赛。


本次以“打造特色文创产品,传承民族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大赛,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保护非遗文化的社会氛围,积极锻造特色文创产品,助力民族文化光耀四海。


经过海选、初赛的层层选拔,13组作品脱颖而出,将在复赛展开精彩的角逐,他们的作品别出心裁、颇具匠心,期待他们在决赛中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现将比赛要求和参赛名单公布如下。


民族文化节文创大赛决赛信息



比赛的时间地点会在决赛咨询群中通知。

比赛形式: 参赛选手需制作 PPT(实物组最好做出实物产品) 对自己的作品进行3-5 分钟的简介,大赛评委会依据选手作品对选手提出问题,选手根据问题进行答辩。最终依据评委所给分数评选一、二、三等奖。


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须符合主题要求,体现民族非遗文化特色或暨南大学文化特色,符合现代审美风格;在功能、结构、色彩、形态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无知识产权纠纷。


 2、如出现涉及剽窃偷盗等不当行为,一经发现后果自负;主办单位有权在大赛的任何阶段取消其参赛及获奖资格。


 3、凡获奖作品组委会享有完全知识产权,拥有使用和传播的权利,包括文创产品的实物制作展示和宣传推广,因非营利活动使用参赛作品不再支付任何报酬。


 4、所有参赛者免收报名费,参赛作品恕不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备份。(备注:专利作品需要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一份)


 5、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大赛主办方所有。





民族文化节文创大赛决赛名单公示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01

浮光跃金”






设计者:




李锦东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胡锐涛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孔家铧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郑冠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作品简介:




 “金漆浮雕”定制邀请函的灵感源于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潮州木雕代表作品“清代金漆木雕大神龛”。邀请函根据“大神龛”的前门样式,设计出三折对开封面:上方注明“民族文化节”的主题,金漆浮雕的连接处融合传统铜锁和盘扣元素,从中线打开即为邀请函正文,背面是暨南大学校徽,寓意暨南大学举办的民族文化节将敞开交流的大门,诚邀各界共同参与。



02

民族文化月历”




设计者:




林晓珊 文学院历史学

郝梦真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唐佳月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丁可欣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作品简介:




《周礼·冬官·考工记》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本作品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与广大群众日常所需相关联,接近百姓的价值观念和愿望诉求,以“接地气”的少数民族形象设计和文创产品功能的实用性设计两方面扮演着“文化载体”的重要角色。


日历秉持着“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特征,展现出少数民族在服饰动作、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特殊性,体现了历史演变过程中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共性与一体性,将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陈列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民族特色文化遗址交流与融合。镌刻每一页日历里的文字与人物形象等民族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携手共创伟大祖国、共同谱写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坚实依据和佐证,充分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弘扬少了数民族精神,助推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03

暨大起航”



设计者:




谈映虹 文学院文艺学


作品简介:




 “忠信笃敬”是暨南大学的校训,在字体进行设计时有意进行一些夸张、变形和突出。如忠诚里的“心”;诚实守信,上善若“水”;“一”心一意的笃诚。而在敬字上则是突出了其中两个笔画,象征敬礼姿势。


图案的设计参考了暨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暨南大学南门以及富力教学大楼,还加入了建校年份。其中对“J”卡通化,是把它塑造成一只乘风破浪的小船,象征百年侨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左上角的火箭,象征暨南大学一路向上、勇攀高点。帽子上的图标以简洁风格为主。图标是“JNU”的变形,“J”是一只乘风破浪的卡通小船,“NU”的上方有暨南大学的建校年份。






04

民族乐器木制书签”




 


设计者:




刘雨涵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张庭萱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孙鑫鑫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古丽克孜·图尔迪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耿艺文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作品简介:




丝竹声声扣人心弦,管弦阵阵声声入耳。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它特有的民族文化,所以我们在此次民族文创节选用了不同民族的四种乐器来作为书签。分别以葫芦丝、冬不拉、达甫、马头琴为基础加以暨南元素融合而成了这一套木制书签。






05

牵手”





设计者:




刘锶婷 文学院出版学


作品简介:




 Logo的核心部分是五个小人手牵手环成圈的场景。五个小人象征暨南大学五个校区,通过牵手相互联结,也意味着暨南民族文化节立足暨南大学,面向世界各国民族,带着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美好愿望。






06

丝绸之路云游记”




设计者:




刘丽焕 经济学院财税系税收学

俞梦雅 经济学院财税系税收学

张洋 经济学院财税系税收学

崔芃 经济学院财税系税收学

方靖怡 经济学院财税系税收学


作品简介:




该作品以丝绸之路为文化背景进行创新。丝绸之路在古代便是一条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商贸路线,如今我们更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这同时是一条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古人智慧"知识文化"路线。我们想要通过桌游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云游丝绸之路,以游戏的方式让他们有机会沿着丝绸之路,了解历史遗迹,领略其中的奥秘,遨游丝绸之路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






07

潇潇伞声松径语,

昭昭文意“暨”民情”




设计者:




李芊颖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潘泳雯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洋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作品简介:




该作品主要是制作日常生活常用的雨伞,融合暨南大学特色和民族特色,制作成三个不同的伞面,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特色图案展现出民族交融、互助和谐的主题。


第一个伞面主要图案为苗族、傣族、蒙古族及维吾尔族四个少数民族的卡通人物形象,代表了民族的蓬勃生机和蒸蒸日上的气象。其次还有泼墨作辅配上“忠信笃敬”校训,充分体现了暨南大学的文学底蕴和鲜明的暨南特色。第二伞面主要内容是土家族的卡通人物形象和“暨南”名称来源的诗句,体现出暨南大学是所兼包并容的大学,能够恰好融合来自不同民族乃至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第三伞面主要是由藏族姑娘和藏区特色图案构成,伞面中用藏文写的“忠信笃敬”展现出暨南园民族融合的风采。


此次文创产品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实用性较强的雨伞作为设计对象,制作成本划算,既有“暨南园为你遮风挡雨”之意,又有“手握民族伞,我们永不散”之意,展现出暨南风采和民族融合的特色。





08

莫家风云”





设计者:




洪婉翠 文学院历史学 

黄华玲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冯典勇 文学院历史学

李雅柔 文学院历史学

梁颖诗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作品简介:




民国时期,莫家为财阀家族。莫有财与胡辛生了两儿一女,分别为莫若成、莫知谦和莫皓月。还有一个门当户对的儿媳:上官凝烟。在这个表面风光的家族里,莫家家主莫有财在一年前莫名其妙暴毙,是他杀还是自身原因死亡,为什么没人追究?而在一年后的寒衣节,家主夫人无缘无故死亡了,这是爱情的双飞双宿,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莫家…






09

砚请八方”



设计者:




陈春伶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肖嘉琪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李锦东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胡锐涛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孔家铧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郑冠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作品简介:




砚请八方”以刻有广州市市花木棉花、岭南特色建筑镬耳楼的砚台为底形,毛笔于研墨的位置,又恰落在太极的深色一端,笔下自有乾坤,意为“民族文化节”在广州搭台,“砚请”各民族文化一起唱戏,共同绘出生生不息、千态万状、包罗万象的文化画卷。






10

一家人—帆布包概念设计”





设计者:


何伊琪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作品简介:




如上图






11

暨南魂,民族情

文创产品概念设计”




设计者:




何伊琪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作品简介:



如上图






12

鲤鱼跃龙门”




 


设计者:


柯和欣 文学院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


作品简介:


主题是(鲤鱼跃龙门)筷子以鱼尾巴作为装饰筷枕是暨大的校门







13

掬水映月”





设计者:




蔡欣潼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


作品简介:




本作品围绕民族文化节为核心,正中央是一个女子乘坐一顶小舟,在船上翩然起舞。舞蹈与小船寓意着少数民族们极具特色的才艺及传统文化,采用渐变填充整个图案,寓意着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中心图案的背景是一片山峦,指代祖国的大好河山,寓意着各民族是由祖国统一领导。图案上方的牡丹花纹代表着我国对各民族文化的包容吸纳。“民族文化节”的文字写在舞者身上,其中“节”字的最后一竖拉长,意味着暨南大学民族文化节将会继续发展,传承下去。





请文创大赛初赛入围的同学进入决赛通知群。





文案丨暨南大学文学院团委实践部

排版丨李诗雨

图片丨暨南大学文学院团委实践部

审核 丨蓝媛慧 刘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