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经史子集里的中国”是暨南大学文学院的党建与文化品牌项目,项目负责人为吴青教授。经史子集,是古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蕴含中国数千年流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经史子集是我们熟悉古籍、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该课程以文史哲融通为基础,让经史子集走进课堂,通过讲授者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不仅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国学知识,也能从中汲取古人智慧,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经史子集里的中国”系列活动从2021年起已在暨大附小附中、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75841部队和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举办了40余场公益讲座,获得一致好评,反响热烈。其中,在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的7场系列线上讲座,有广图直播、广图视频号、广图虎牙直播、广图微博、南都APP、南都微博等平台参与直播,听众逾百万人次,系列活动还获南方网、羊城晚报等媒体的追踪报道。
项目授课人员
《文脉赓续:经史子集里的中国》获批暨南大学第一批“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卫星厨房’式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本课程的授课团队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热情充沛的中青年团队,包括王京州、吴青、李旭、刘依平、郭世强、李元骏六位教师,他们是暨南大学文学院文史哲学科的骨干教师。
吴青(课程负责人):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粤港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香港基督教中国化档案整理与研究(1840—1997)”,出版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20年获暨南大学首届校级荣誉奖“十佳思政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王京州: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类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类书叙录、整理与研究”。出版《陶弘景集校注》《七十二家集题辞笺注》《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研究》《北望青山——年谱中的那一代学人》等著作。主讲《中国古典文献学》获2021年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
李旭:
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思想脉络下的《大学》《中庸》疏证、《史记》考源疏证、汉宋礼学的秩序理路嬗变研究、《仪礼经传通解》校笺等。承担国家社基金科青年项目“汉宋礼学的秩序理路嬗变研究”,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刘依平: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研究所讲师,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宋明理学、现当代新儒学和古典文献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卫湜《礼记集说》文献整理的宋代礼记学研究”和省部级社科项目4项。出版古籍整理著作4部(套)、合计400余万字,编(合)著5部,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11年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2019年获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2020年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21年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合作)。
郭世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地理和民国城市社会经济史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教学问题》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18年获暨南大学第五届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2019年获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2020年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李元骏: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研究所讲师。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郑玄《周易》注研究”,在《哲学研究》《周易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关于汉代易学、《庄子》等方面的论文多篇。获2022年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暨南大学第六届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附录·课程目录
排版|卓欣美
封面|马晓琪
责编|肖丹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