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创新·2022年暨南大学研究生创新论坛——文学院分论坛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22-11-17 发布单位:文学院



Part 1

语言文学组




雷莹

 

  

年级:2019级博士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代表性成果:Cultural factor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terminology of) Chinese calligraph, PerspectivesA&HCISSCI

成果简介:文章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考察了影响中国书法语英译的文化因素。首先对中国书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探讨了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翻译时应考虑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改进意见。

 

郑楠

 

 

年级:2019级博士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代表性成果:《媒介构造与范式生产:远读方法的演变及其前景》(发表于《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

成果简介:弗朗科·莫莱蒂所提出的远读对西方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者多将之归结为数字人文研究的一部分,而鲜有人指出远读单独作为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本文提出阅读媒介的概念来理解远读方法的演变过程。阅读媒介是一种信息反馈装置,具有改变读者文本认知的功能。远读方法的演变实则是不同的阅读媒介对研究者认知能力的改变:他人研究将文本转变为专家意见、量化分析将文本转变为数据,建构模型则在量化的基础上将数据转变为文学模型。一系列认知变化带来了研究方法的变化,远读方法在演变过程中融合了多学科的思维方式,具备了成为新文科研究范式的潜力。

 

梁锋

 

 

年级:2017级博士

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代表性成果:《山江苗语的连续变调》(发表于《民族语文》2022年第1期)

成果简介:山江苗语的固有词、汉语借词、苗汉合璧词均有丰富的连读变调现象。固有词、汉语借词的连读变调有前变式、后变式、前后变式,苗汉合璧词的连读变调只有前变式、后变式。经研究,山江苗语的连读变调不是构词构形变调,是韵律变调。

 

张欣

 

 

年级:2018级博士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代表性成果:世界主义家园认同 ——以海外华人作家林玉玲、李立扬的回忆录为例》(发表于《当代外国文学》2021年第3期)

成果简介:论文以林玉玲与李立扬两位海外华人作家的回忆录为典型文本,探究他们在东西方多次跨国移动中,其族裔自我与家园以及与世界的关系。两位华人作家以文本互证的方式共同指向有根的世界主义,反映出在普世化的愿景中和无根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主义家园认同的协同与共融。

 

杨刘秀子

 

 

年级:2020级博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代表性成果:《近代旗籍报人文实权的京味小说研究》

成果简介:在国社科项目近代香港报刊文学整理与研究(1840—1919资助下,本人发表了《近代旗籍报人文实权的京味小说研究》《近代香港中文报刊的内容变相与学术视差》等论文,希望在晚近香港报刊文学中找到一些文学、文艺层面的症结,从文史视角推促香港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道路中越走越深。截止至目前,已整理、句读香港报刊文学资料120余万字。

 

杨玉婷

 

 

年级:2020级硕士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代表性成果:《近四十年湘方言语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绘制和文献计量分析》(于20228月被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录用,被收录于ACLCCL

成果简介:论文基于知识图谱绘制和文献计量分析,对近四十年湘方言语音研究的文献做回顾与展望。

 

张琴

 

 

年级:2020级硕士

专业:文艺学

代表性成果:《华海生态诗歌的审美空间》(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2期)

成果简介:该文关注诗人华海体验生态空间所生发的生命意志,分析其生态诗歌中巧用语言形式的空间张力和批判反思生存空间逐步失落的文化图景,展现诗人重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生态伦理关系的诗学理念和责任意识。

 

 


Part 2

历史组



 

  

李培生


年级:2018级博士研究生 

专业:中国史

代表性成果:《唐定襄、云中二都督府设置时间新考》(发表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年第2辑)

成果简介:唐廷曾以颉利之地六州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而其设置时间存在争议。学界主流的贞观四年说不确,其实际应置于贞观末年突厥部落南返之后,具体时间应在唐灭薛延陀汗国后的贞观二十一年。设置之初,二都督府辖白登等六州,至贞观二十三年被调整并增置为苏农等十一州。

 

肖天柳


年级:2019级博士研究生 

专业:中国史

代表性成果:《咸同战时财政视野下的饷票问题疏论》(发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2期)

成果简介:本文对饷票的发行、推广、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藉此管窥饷票运作中的复杂面相,进而审视清廷在战时背景下应对财政危机的能力。

 

程强强


年级:2021级博士研究生 

专业:中国史

代表性成果:《东深供水工程与粤港关系的发展演变》(发表于《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4期)

成果简介:本成果以新中国成立后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交流交往交融为研究主题,从水利史的角度切入,通过全面考察东深供水工程的肇端、建设、扩建、改造过程中的粤港关系,全面探讨香港与新中国共同发展、守望相助的历史脉络。

 

王玉璐


年级:2020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中国史

代表性成果:《清代棚民的置产与入籍——基于徽州周家源文书的考察》(发表于《中国农史》2022年第1期,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7ZDA174)阶段性成果,被收入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成果简介:移民的流动及其户籍的管理,是清代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徽州周家源杨氏棚民的家族文书,分析这一特殊移民群体通过置买地产的方式入籍,并最终定居的历史过程。

 

陈锦涛


年级:2020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中国史

代表性成果:《广东地方当局与战后收回港九运动(1946—1948)》(发表于《民国档案》2022年第2期)

成果简介: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在香港问题上踌躇不进,致使英国重返香港。以张发奎为首的广东军政当局,鉴于武装封锁澳门的失败,在对港问题上,奉行寻求机会、制造借口、纵容部属、扩大事态的方针,欲以先行动再交涉的办法收回主权。在广东军政当局的支持下,广东省参议会率先发起收回港九运动,通过组织后援会、杯葛香港等措施,将社会各界勾连起来,推动了舆论与民意的高涨,收回运动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国民外交行动,促使国民政府在对英交涉中谨慎处理。同时,收回运动亦震慑了港英政府,使其窃取城寨治权的图谋未能得逞。然而,受制于国内外局势,国民政府高层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最终丧失收回港九的历史机遇。本文利用中西文档案、报纸及日记等史料,通过梳理运动的发展进程,还原历史现场,以此揭示广东地方政府在收回运动中的作用,同时考察运动无果而终的内外因素。

 

Part 3

实践竞赛组


 

  

郭嘉


年级:2021级博士研究生 

专业: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

代表性成果:《场景视域下车载数字阅读生态构建:要素、障碍与对策》《虚拟数字人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多元身份构建研究》

成果简介:《场景视域下车载数字阅读生态构建:要素、障碍与对策》入选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论文选

 

陈雪洁


年级:2021级博士研究生 

专业: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

代表性成果:湾区文创”——文化领域知识类IP孵化平台

成果简介:本项目专注于文化领域赛道的IP孵化,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提供学术界最权威、优质、前沿的文学文化知识,为知识领域带来更好的融媒体创意传播服务,以及产业IP的开发与持续运营。以新形式传递知识,为文学文化品牌赋能。项目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铜奖(校级);粤港澳大湾区(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入围奖(全澳)。

 

曾拓宇

年级:2020级博士研究生 

专业: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

代表性成果:短视频时代博主经纪与广告策划的融合实践

成果简介:以广州独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短视频真人及虚拟人博主孵化业务,通过公司主体统一对外承接广告内容创作、创意策划、线下活动落地等业务,尝试让传统广告策划内容在短视频背景下发挥新的影响力。

 

邱奕杉

年级:2021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出版

获奖经历:

2021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三等奖;

2022年第三届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大赛校级赛一等奖;

2022年第二届应急科普华夏行大学生生活安全专题竞赛二等奖;

2022年全国大学生双碳战略科普知识竞赛三等奖;

2021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三等奖;

2020年第六届滇云网络文学大赛二等奖。

 

曹丹乐

年级:2021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文物与博物馆

代表性成果:扶胥港调查与皂洞口遗址发掘

成果简介:参与扶胥港调查项目,寻找唐代码头遗址;参与皂洞口遗址考古发掘,发现浙江省兰溪市首个距今1万年的遗址;发表题为《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对通草画的保护与利用》的论文。




文字|文学院研管办

图片|由论坛参与者提供

排版|边晨越

初审|肖丹

复审|蓝媛慧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