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晚,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吴俊教授主讲的“翻译的政治性:作为文学运动和社会改造的机制”学术讲座在暨南大学文学院第一文科楼二楼中厅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由暨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贺仲明教授主持,现场有百多位师生参加讲座。
(吴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俊教授从翻译文学的研究路径引入,认为翻译文学直接参与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建构与生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点、流传等重要问题关联密切。对此,他提出“重构现当代文学史”的“六维说”(白话新文学、通俗文学、旧体文学、翻译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网络文学),认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翻译文学承载着民族国家建设功能,翻译文学具有溢出效应;当代以来的翻译文学也与国家文学的运转机制密切相关,具有国家设计特性。
随后吴俊教授引入案例材料对讲座主题进行重点阐释。他谈到自己在重读鲁迅文集时,发现鲁迅在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前后,于上海内山书店购买的日文书籍类型有明显特征,论争期间及以后购买的俄苏革命、无产阶级文学、日本共产党活动的书目比重显著增大。书目类型的转变,包括相关的阅读和翻译等,意味着内山书店发挥了鲁迅“左转”的域外资源支持功能,其重要性堪称“二次留日”,直接影响了鲁迅思想和世界观的新变定向。随后吴俊教授以《黄衫客传奇》的翻译为例,指出要以动态的长时段文学史视角,把握翻译文学的生产模式。民族国家文学是母语文学,但母语文学也要通过跨语际的翻译过程,才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学。讲座最后,吴俊教授总结道:翻译机制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制度刚性的重构、社会改造运动与世界观塑造、国别-世界文学建构等方面。
(贺仲明教授主持、总结)
贺仲明教授作最后的主持总结,代表文学院师生感谢吴俊教授带来这场具有丰富知识含量和专业前沿性的学术讲座。吴老师思路严谨,运用多方面史料展开缜密论述,让人深受启发。同学们也围绕民族文学研究方法、阅读史研究等问题与吴俊老师展开互动交流,吴老师以广阔的知识视野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
(学生提问、互动)
本次讲座依托暨南大学文学院高水平学科建设,旨在增进文学院高层次学术交流,推进文学院学科高质量发展。未来,暨南大学文学院将继续围绕学术前沿动态和教学科研需求,邀请更多国内外著名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为师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图文 | 张琦、唐诗人
海报 | 黄芯怡
排版 | 林秋霞
审核 | 肖丹
终审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