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文学院的文史学科创建于1927年,已经走过了95周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为纪念暨南文史学科创建95周年、哲学学科创建5周年,2022年9月25日上午,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赓续文脉、开启新篇——暨南文史名家(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面对面”主题活动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校友楼顺利举行。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詹伯慧(首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蒋述卓(第二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程国赋(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魏中林、暨南大学原副校长纪宗安、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以及校友与师生代表近20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同时,活动以直播的方式面向社会,吸引了4000余名观众线上收看。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新闻网等近十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本次活动。其中中国新闻网的点击率已达26.3万人次。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启亮在致辞中表示,热烈祝贺文史学科创建95周年,祝福四位社会科学家生命之树长青,学术之树长青。同时希望全校师生以文史学科涌现出来的四位“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为榜样,学习四位名家不断攻坚克难、永攀高峰的学术钻研精神,以及在人才培养上坚持立德树人、诲人不倦的无私奉献精神,继续推动文史哲学科的更好发展。
(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潘启亮研究员致辞)
文学院院长程国赋教授介绍了文史学科95周年的发展历程。暨南大学文史学科是暨南大学创建最早的两大基础学科,并以此为基础创办了文学院。文史学科和文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扎根于中华文明丰厚广博的文化主脉,赓续、传承、发展,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滋养,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人文英才,成为暨南大学办学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学科与学院。近年来,文学院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程国赋院长介绍文学院95周年文脉赓续)
自2011年“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评选以来,暨南大学先后有五位学者获此殊荣,其中四位花落暨南文史学科。本次活动中,主办方邀请了文史学科涌现的詹伯慧、饶芃子、蒋述卓、程国赋等四位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以一对一“学术人生访谈”以及四人圆桌会谈的形式,先后围绕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社会服务、新文科建设以及与暨大文学院的关系等话题,依次接受了主持人王京州教授的采访。
“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饶芃子教授是中西比较文艺学、海外华人文化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1993年领衔创建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在国内首创“比较文艺学”方向,曾获“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因身体原因,饶芃子教授未能亲临会场,现场播放了记录饶芃子教授的学术访谈视频,中山大学林岗教授作为她的学生,讲述了饶老师在治学、为人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感人故事。
(中山大学林岗教授作为弟子代表,接受主持人王京州教授的采访)
“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詹伯慧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言学家,也是我国汉语方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访谈中,詹伯慧教授讲述了自己走上语言学研究之路所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与契机,分享了自50年代至今先后辗转中大、北大、武大、暨大四校学习与工作的丰富人生经历,回顾了在暨南大学创办语言学科的经过,阐述了“语言学研究不能单独打斗、要组团队、上规模”的学术团队建设理念,以及“方言学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服务社会”的经世情怀。今年92岁高龄的詹伯慧教授在访谈现场,还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功秘诀和长寿秘诀。詹老师说:“我到底活到哪一年我决定不了,但是,做学问,我有两个字:执着。要活到老,学到老。”
(詹伯慧教授畅谈学术人生)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蒋述卓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内“文化诗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负责人,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等多个领域皆取得了杰出成就。在访谈中,蒋述卓教授就人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蒋老师认为,学术研究不能蹈空,不要脱离时代与实际。既要传承以追求学术之道为人生目的的学术文脉,具备扎实的学术根基;又要继承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担当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蒋老师说:“学术研究不能脱离时代与实际,要站在国家视野下去思考问题,做对国家有意义、有贡献的研究。”
( 蒋述卓教授接受访谈)
“广东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程国赋教授是古代小说研究第四代学人的代表性人物、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在访谈中,程教授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先生“最后一课”的感人故事,回顾了詹伯慧、蒋述卓、魏中林、陈伟明、王列耀等前几任院长为学院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程院长还讲述了自己在暨南大学文学院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在文学院工作的感受。他认为暨南大学文学院是一个团结、进取、和谐的集体,多学科融合,学科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此外,程院长还从学科融合、系所合作、拔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文史哲学科的发展思路。
(程国赋教授接受访谈)
一对一访谈结束后的圆桌会谈环节中,几位名家还就学院发展史、新文科建设、学科融合等话题做了深入交流。同时,四位名家寄语年轻人文学者,希望青年学者能赓续文脉,开启暨大文史发学科发展的新篇章。
(三位名家圆桌会谈环节)
圆桌访谈结束后,华南师大方小燕教授、广州大学金琼教授、佛山科技学院严艳教授,作为三位暨南文史名家弟子代表上台献花并致辞。詹先生弟子方小燕讲述了90多岁高龄的詹伯慧先生以坚韧的毅力晚年开创学术事业新境界的故事,她认为詹先生身上体现了暨大文学院的矢志向学、坚韧不拔学术精神,祝福文学院事业常青。蒋老师弟子代表金琼分享了自己在学术与人生上所受恩师的影响,并祝愿恩师与母校的师友吉祥如意。程院长弟子代表严艳为恩师送上了真挚的祝福,祝愿恩师在90岁高龄时既能像詹先生、饶老师那样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也能像蒋老师那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出于蓝胜于蓝。
校友代表献花和青年教师、学生提问,加强了四位文史名家与听众的互动,使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弟子代表为三位文史名家献花)
名家访谈环节结束后,曾任暨南大学原副校长纪宗安教授上台致辞,回顾了历史学科的发展,以及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创建背景与过程,特别是史学名家朱杰勤教授在中外关系史学科领域的重要影响力。1984年暨南大学获批的中外关系史博士点是全国首个中外关系史博士点,也是暨南大学第一个博士点,创办人朱杰勤先生是首位中外关系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明年是朱杰勤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外关系所将举办“朱杰勤与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高端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纪宗安教授也祝福暨南大学文史学科越办越好。
( 纪宗安教授介绍中外关系史学科发展)
嘉宾讲话结束后,三位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魏中林、暨南大学原副校长纪宗安、暨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潘启亮以及校友代表欧阳华金一同登台,为暨南大学文史学科创立95周年系列活动揭幕。
(暨南文史学科创建95周年系列互动启动仪式)
活动结束后,与会人员在校友楼会场内合影留念。
( 与会人员集体合影留念)
据悉,本次活动是暨南大学文史学科创立9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后续文学院将陆续举办“暨南文院书画作品展”、“文学院办学成果展”,以及“暨南文史学科创建95周年庆祝大会暨文学院校友联谊会成立大会”等系列活动。
( 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主持活动)
“赓续文脉,开启新篇——暨南文史名家(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面对面”活动既是暨南文史学科创建95周年的纪念活动,也是暨南大学文学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教育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响应学校“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重要一环。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介绍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在回顾暨南大学文史学科发展历程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学院的教师教育;同时加强学院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共同推动暨大文史学科与文学院的发展。
附:媒体报道选摘
(中国社会科学网的报道)
(中国新闻网的报道)
(广州日报的报道)
文案|肖大平
排版|马晓琪
责编|肖丹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