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2月10日至12日,第三届“德国哲学明湖工作坊”在暨南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人、国家与文明”。
开幕式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致开幕辞,他指出了目前国内德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鼓励与会的青年学者多进行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从而获得更具理论深度和家国情怀的学术佳品。苏州大学哲学系桑明旭教授致开幕辞,他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德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呼吁哲学从业者应当运用哲学的思维思考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致开幕辞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传光教授致开幕辞
第三届“德国哲学明湖工作坊”在暨南大学举行,暨南大学文学院刘彦顺教授主持开幕式主持。
开幕式后,在会议分组专题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三个专题展开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黑格尔政治哲学和康德及卢曼的政治哲学。
一、探讨马克思正义思想、政治经济学、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等问题。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传光教授认为马克思开启了正义问题的范式革命,其对正义的考察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来完成的,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对正义问题思考的独特性,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正义原则既非自然,也非永恒的本质。桑明旭指出了过去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中存在的唯物史观视域缺失的问题,以及一些阐释难题,阐明了唯物史观在何种意义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的问题,并得出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基础这一结论。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田江太副教授说道:《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性建构,且具有强大的当代生命力。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晓则探寻当代全球正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并指出其未来走向。为此,他首先梳理了全球正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及两次转向,并指出,我国致力于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引导和促进全球正义理论的第二次转向。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旺副教授从法权现象和法哲学原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资本论》,采用回溯和下延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释了马克思所谈到的两次关键的无偿占有现象,并阐明马克思对于黑格尔有关意志的双重规定和法权的双重论证模式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阳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资本与人工智能的继续发展对于劳动方式和人的自身再生产方式将产生深刻影响。二者与人可能发生的相互剥离,不但为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提供了条件,而且使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成为可能。
二、围绕黑格尔的法哲学、伦理观、精神现象学等主题展开论述。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黄钰洲博士在题为《概念与历史的联合》的报告中说道:爱德华?甘斯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构想了一种法历史化理论,是其对黑格尔法哲学最为重要的补充与扩展。报告论述了甘斯的法历史化理论的本质、内在要求与外在生成过程,并探析历史何以成为概念运动的尺度的问题。湘潭大学碧泉书院赵培楠以《精神现象学》第六章中黑格尔对“教化”的分析为主要文本依据,指出教化本身并不能塑造统一而稳定的人格形象。黑格尔通过对西方文化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发展,以探索精神的内在统一性为核心,旨在对现代人进行真理的教化。中山大学李逸超针对过去有关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颠倒的世界”研究中所存在的比附式参照解读的问题,指出应当藉由回归黑格尔体系哲学之异域环节的同构关涉原境,来还原“颠倒的世界”这一“意识形态”环节的确切“逻辑范畴”基底和切实“知识史”相关项,从而探求黑格尔“概念本体论”的体系根基。中山大学哲学系王兴赛副研究员梳理了黑格尔早期国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他指出,黑格尔早期对古典共和国理想的推崇不断遭受现实的削弱,而现代人的自由与现代国家逐渐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得到肯定和承认。
三、以席勒、康德为中心探讨现代国家、法哲学及批判哲学等主题。中山大学哲学系黄涛副教授以席勒在《美育书简》中从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生活出发,主张发挥审美体验的教育作用,以实现完善的自由国家理想。他强调,《美育书简》不是一本单纯的美学著作,而是一部想要假道美学言说政治问题的政治哲学著作。暨南大学法学院汤沛丰认为康德的法哲学反映出新型市民社会力量的要求,然而由于未能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康德的市民社会概念始终带有新旧意义过渡的特征:既有新市民社会的权利诉求,又有旧市民社会的外观结构。中山大学哲学系江璐副教授以《论永久和平》为切入点,结合当前欧洲的实际形势,提出通过政治与道德的契合来解决当代西方政治困境的方法。安徽大学哲学院张广副教授将康德批判主义的理性向度带入现实中,通过寻求理性与现实的调和来应对当下新的时代变数。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0余位学者云集一堂,就德国政治哲学领域的“人、国家与文明”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在气氛活跃的交流与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刘凤娟副教授为本次工作坊作了总结,并和与会学者相约明年继续探讨德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以及德国哲学的思想。
会议现场
2021年12月19日 19: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供稿
作者:梁璐儿、黄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