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深入推进一流课程建设——《语言学及文学方法论》教学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13 发布单位:文学院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把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落实到课程建设上的要求。文学院于12月9日在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一流研究生课程《语言学及文学方法论》教学研讨会”。文学院程国赋院长、贺仲明教授、白杨教授、曾昭聪教授、赵春利教授、研究生管理办公室郑少青主任与研究生管理相关人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2021级全体博士研究生出席会议。会议由程国赋主持。

 

郑少青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流程和目的。她表示,此次座谈会旨在广泛了解博士生意见与建议,促进一流研究生课程《语言学及文学方法论》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学生考核等方面上有所突破,也为下一阶段申报省一流课程、国家一流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来自文学院、华文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各抒己见,基于本学期上课实况与现场师生交流个人心得体会。同学们一致认为,《语言学及文学方法论》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有利于开阔视野与系统学习方法的习得,增进对各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任课老师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总体上契合课程大纲的要求。此外,同学们也对本门课程提出自己的希望与看法,如通过课程学习提升个人研究能力、把握课程内在的逻辑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等。大家一致希望能够强化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理论学习和实践之间的融合度。 

    曾昭聪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生涯,点明了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语言与文学的融合来扩大研究视野,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研究的领域,还要关注更多层面的问题,而学生也应当扩大研究范围,挖掘自身潜能。

    贺仲明主任建议,课程结束后可以从研究生提交的学术论文中评选优秀论文并设置奖项,以学术竞赛的形式来巩固课程授课效果,激发学生进行研究创作的积极性。


白杨教授则肯定了博士生们的研究思路和学习情怀,认为可以依托课时的调整和授课模式的改变来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

赵春利教授有针对性地对课堂互动情况进行说明,并结合自身读博经验,勉励在座博士生认真撰写博士论文,为后期的科研之路铺平道路。

座谈会尾声,程国赋院长对会议进行深刻总结。他以往届博士生跨学科选题的案例鼓励同学们开拓学科视野,从二级学科中寻找学术研究的启发点,也指出了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内在体系逻辑中的现实困境。他表示将尽力协调不同学科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充分肯定了博士生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语言学及文学方法论》自2012年以来正式成为一级学科核心必修课程,不断进行优化与改革。今年7月,我院专门召开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教学研讨会,根据《关于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的调查问卷》中300多位研究生的反馈意见和实际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本课程由“一教师两课时”授课模式转变为现行的“一教师四课时”,授课教师共同商议对课程大纲进行了整体优化与系统设计。临近期末,我院借此座谈会的形式探讨本门课程教学方法,总结授课经验,听取博士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院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文字 | 章策 李培培

摄影 | 章策

排版 | 林振宇

初审|郑少青

复审 | 李云飞

终审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