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瓦当 大世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瓦当研究》讲座纪要

发布时间:2021-11-23 发布单位:文学院

20211111日下午,广州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暨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校外导师李灶新研究员应邀在文学院四楼中厅会议室为历史系师生做了题为《小瓦当大世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瓦当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熊增珑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图

 讲座伊始,李灶新研究员谈到自己与南越国宫署的缘分始于1998年大学毕业后,参与数次南越国宫署遗址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本次讲座内容也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相结合。讲座内容包括瓦当研究的意义及相关概念,广州的历史沿革,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情况以及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瓦当的种类和年代情况等方面。

 

一、瓦当研究意义及相关概念

瓦当是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变化是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技术水平。对瓦当的研究从北宋就开始了,最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瓦当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材料。

李灶新研究员介绍了古代屋顶建筑构造以及瓦当的结构和布局。由于瓦当和滴水容易让人混淆,他特别讲到了瓦当和滴水的区别,以及滴水从唐代到元明的演变发展。

古代屋顶建筑构造示意图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二、广州城市的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南海郡治在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秦末汉初,公元203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以番禺为都城;东汉时设交州,州治在建安二十二年从广信迁到番禺;三国东吴黄武五年,孙权“分交州置广州”,为“广州”得名之始;六朝到隋唐时,这里是广州刺史署、广州大都督府、岭南道和岭南东道署以及青海军节度使府所在地;五代后梁贞明三年,刘岩据有岭南称帝,升都城广州为兴王府,为五代十国南汉国;两宋时,广州为经略安抚使司和广州州衙所在地;元代时,为广东道宣尉使司都元帅府,明清时为广东承宣布使司署驻地。

李灶新研究员指出,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实证,南越国宫署遗址既是广州城市的原点,也是两千年来广州不断向外扩展而保持不变的城市中心。

 


        南越国宫署遗址在不同时期广州城的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三、遗址发掘及瓦当出土概况

  南越国宫署遗址的考古发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1975年至1998年为配合城市建设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阶段,先后发现了秦代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苑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遗迹等,出土有秦代云纹瓦当和南越国的“万岁”文字瓦当等。

第二阶段为2000年在原儿童公园进行的考古试掘,清理出了南越国一号宫殿基址,为确定南越国宫殿区的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9年在原儿童公园内进行的大规模主动性考古发掘。不但发掘出西汉南越国和五代十国南汉国的一号宫殿、二号宫殿、廊道等重要基址,还清理出秦、汉、晋、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地方官署遗迹。出土大量不同图案纹饰的瓦当。



         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汉国宫殿遗迹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四、瓦当的种类及年代

   南越国宫署遗址自1975年发现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原儿童公园进行的大规模的主动性发掘,由地表层层往下获得清晰的遗址堆积情况。在发掘过程中所出土的瓦当,按造型绝大多数为圆形瓦当,曾在宋元之际短暂流行过心形瓦当;按纹饰则分为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

   


圆形文字瓦当(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心形花卉纹瓦当(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一)秦汉瓦当

    越国宫署遗址是秦汉南海郡治所和南越国都城王宫的核心区,这一时期主要有云纹瓦当和“万岁”文字瓦当。云纹瓦当最早出现于遗址秦代地层和水井等遗迹中,至南越国时期继续使用,至西晋时才逐渐消失。南越国宫署遗址的文字瓦当最早出现于南越国中期,且只有“万岁”一种,“万岁”字体写法变化多样,共有20多种不同的写法。南越国之后,“万岁”瓦当的文字书写越来越潦草,历经西汉、东汉的发展变化,到三国时期基本消失。

 

 


                            秦汉云纹瓦当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南越国“万岁文字”瓦当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二)晋~唐瓦当

      西晋时期,广州地区沿袭使用云纹瓦当。自东晋开始,莲花纹瓦当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其流行与佛教的传播有关,至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莲花纹饰丰富多样,发展演变脉络清晰,东晋瓦当的莲花纹以线条表示,南朝至隋唐时期的莲花纹瓦当以浅浮雕表示,逐渐立体化。

 

 



西晋云纹瓦当、东晋莲花纹瓦当、南朝莲花纹瓦当、唐代莲花纹瓦当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三)南汉国瓦当

      南汉国以广州为都城,修建很多宫殿,瓦当陶地和纹饰极具特色。从图案纹饰来看,有兽面纹瓦当、双凤纹瓦当、莲荷鸳鸯纹瓦当、莲花纹瓦当等。这些瓦当有一些是施有高温青釉或低温绿色、黄色琉璃釉,不同釉色和纹饰的瓦当在不同宫殿出土显示其与建筑的等级有密切关系。




(四)宋元瓦当

    北宋时期仍以俯视式构图的莲花纹瓦当为主,基本沿袭了晚唐五代莲花纹瓦当构图特点。从两宋之际开始,瓦当纹饰变化多样,构图从原来的俯视式变成侧视式为主,纹饰图案以花卉为主,有莲花、莲荷、折枝西蕃莲、菊花、折枝菊花、牡丹花、忍冬花、团花、折枝花卉、叶脉纹等,极具写实风格。此外,还有“大吉”、“千秋万岁”、“百寿”等文字瓦当。








 


         菊花纹瓦当、折枝菊花纹瓦当、团花纹瓦当、折枝花纹瓦当、涡纹瓦当、文字瓦当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五)明清瓦当

      明清时期瓦当开始走向没落。在明代早期有莲花纹瓦当,边纹凸起,之后流行折枝牡丹纹瓦当和西蕃莲纹瓦当,还有莲荷纹瓦当,其莲藕、荷叶和莲花三层构图寓意“连升三级”。清代晚期还有“金玉寿”文字瓦当和“寿”字瓦当,纹饰图案逐渐潦草,个体变小。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瓦当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明清时期莲花纹瓦当、牡丹花纹瓦当、寿字纹瓦当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李灶新研究员认为,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历代瓦当,对研究古代广州城市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工艺史,以及探索岭南地区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等具有重要价值。瓦当虽小,只是一个建筑构件,但也能从中发掘出很多历史信息,正可谓是从瓦当看2000年广州城史。

在讲座互动环节,李灶新研究员与现场师生就北朝时期兽面纹瓦当与南汉时期兽面纹瓦当的对比、“万岁瓦当”、“莲花纹瓦当”与“心形瓦当”形制发展与中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记录:林德雨

                                    编辑:李俊

                                    审核:李灶新

                             审定:熊增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