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8-19日,“诸子学暨萧萐父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此次会议由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主办,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深圳大学哲学系等协办。来自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日本郡山女子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就大会主题发表了精彩的讲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8日上午,暨南大学哲学所所长高华平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对与会学者表达了诚挚的欢迎。
在开幕式上,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发表题为“萧萐父先生的诸子学思想合观”的主旨演讲。郭院长指出萧先生博学慎思,以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看待古今中外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坚持殊途百虑、并育并行的学术史观。萧先生同情理解“思想异端”,倡导道家风骨,他表彰诸子百家对历史的深沉思索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致思于推动诸子学研究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其后,萧萐父先生的女公子萧萌女士代表家族致辞,她祝愿会议顺利召开,并祝愿萧萐父先生纪念馆能够成为乐山市民文化教育和哲学启蒙的学堂,能够成为哲学界同仁学术交流、思想传承的驿站,祝愿中国文化永葆慧命,发扬光大。萧萌女士展示了萧氏子孙共同完成的“红梅图”,以志纪念。
上午的主题发言中,舒大刚教授探寻蜀学的源流及其创新发展,认为蜀学的发展源流体现了萧萐父先生所谓“集杂成纯”的思想特质。陈静研究员考察了“诸子出于王官”说的现代讨论,进而揭示大一统观念对于班固“诸子出于王官”说的助成意义。罗传芳研究员围绕“传统如何走向现代”的议题,以侯外庐先生的“早期启蒙说”和萧萐父先生的“历史接合点”理论为典型,从“看世界、续香火、接地气”等维度分析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可能路径。普慧教授探讨早期佛教的语言观,他指出早期佛教把音声、语言和教义融会贯通,从而产生了极具艺术魅力的传教效果。吴根友教授着重从“双L情结”说阐发萧萐父先生的“诗化哲学”观及其人生追求,“诗化哲学”可以为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保持独特的民族风貌,并为改写中国哲学史的叙事方式与叙事框架提供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曹峰教授从周朝的政治体制探索老子思想渊源,认为《老子》同样代表了周代政治哲学的一种重要形态。
何燕生教授以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为中心,进而追寻一个启人深思的问题:佛教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吗?何建明教授考察了当代中国的信仰状况,提出了如何看待中国当代社会的信仰问题。龚隽教授围绕英译《大乘起信论》和《大乘佛教纲要》等两部著作,梳理铃木大拙的佛教思想及其与东亚大乘观念之确立的关系。佐藤将之教授以明治知识分子探究“杨朱”的论述方式和观点为例,旨在厘清明治时代“中国哲学”学术领域形成的实际情形。陈霞研究员以知识论、存在论为框架,分析叶秀山先生融通中西哲学的研究心得。高华平教授根据“凡心之属皆从心”的原则,通过辨析《论语》一书中“从心”的字词、概念等,探索孔子的“心学”思想。
后续会议的小组发言和讨论,主要围绕五个主题而展开。一是关于萧萐父先生学思和人格的研究,秦平、刘依平等老师描述了萧公求学、教学、治学及交游的情况,栩栩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博大真人、诗化哲人的形象。张志强、邓妍、胡志明等老师探析萧先生的人文思想、文化理论和明清思想研究。二是关于儒家思想的研究,景海峰教授分析了六经系统的形成历程及其文化史意义,李巍、李锐、方达等老师探讨先秦儒家的人性论思想,郑泽绵、邹啸宇等老师讨论的议题是宋明儒学。三是关于道家思想的研究,任蜜林、吕锡琛、荆雨、夏世华、马兵等老师考辨《老子》及黄老道家的文本和义理,陈乔见、黄燕强、李元骏等老师阐论《庄子》的哲学。四是关于蜀学和道教义理的研究,盖建民、高大伟、李梓亭、石娜娜、刘浩然等老师提交了关于二郎神信仰的系列论文,张兴发、张申茜帅、周努鲁等老师讨论道教的仪轨及其成仙故事的演绎。五是关于佛教和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翟奎凤、刘体胜、文碧方、鞠秋洋等老师讲论宋明的三教合一问题,禹勇、王佳等老师考察佛教的传播及其仪轨。此外,李大华、问永宁、李畅然、刘思禾、张永路、张丽丽等老师分别就传统“士”文化、伊斯兰哲学、经子关系、先秦诸子的历史哲学、比较哲学等议题分享了见解。
19日下午,秦平副教授主持了会议的闭幕式。在闭幕式上,陈乔见、张德伟、刘体胜、刘依平等老师分别就各组的会议发言和讨论情况进行了学术总结,景海峰、吴根友、盖建民、何建明、高华平、郭齐勇等老师发表了闭幕致辞。此次“诸子学暨萧萐父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圆满落幕。
文:黄燕强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