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珠水•羊城——考古发现的广州城史

发布时间:2021-04-08 发布单位:文学院

  202141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南汉二陵博物馆馆长,暨南大学文博专业校外导师易西兵研究员应邀在文学院会议室为历史系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云山·珠水·羊城——考古发现的广州城史》的学术讲座。



 在讲座中,易西兵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广州市区近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并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成果两个方面生动详尽地讲述了广州城两千多年以来的发展历史,此外还跟大家分享了从事田野考古工作的辛苦时刻与幸福瞬间。

一、 广州考古工作概述

 广州是中国受现代考古学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最早在广州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配合城市建设开展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被列为全国“城市考古的重要据点”。60余年来,广州考古工作者共发掘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墓葬15000余座,还发掘了丰富的各时期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汉二陵的发掘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州的考古工作绝大多数是配合土地收储和城市建设工程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工作,对象主要包括先秦时期遗存,城市考古遗存和广州城周边的历史时期古遗址、古墓葬。通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工作,广州市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先秦时期、广州古城和历史时期墓葬、陶瓷考古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出版了多本重要考古发掘报告。广州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让广州的历史轴线得以延伸,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城市记忆更加鲜活生动。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在加强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同时,广州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还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对重要考古遗址和考古出土文物进行保护展示,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等重要考古遗址的原址保护展示,树立了现代化城市中心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范例。广州考古人努力用文物考古成果讲述广州故事,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面向广州的中小学、大中院校学生以及广州市民积极开展各类发掘遗址参观和文物保护工作体验等活动,积极发挥文物考古成果的社会教育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 历史文献里的广州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历史文献关于古代广州的记载并不算丰富,散见于各种典籍。《史记》《汉书》关于西汉南越国的记载总计5000余字,《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代的番禺(即广州),已经是九大都会之一。魏晋以后也有一些中外文献均记载了广州的城市发展面貌及海外交往情况。1953年,广州地区出土的秦代漆盒上所见的“蕃禺”二字是广州古地名见于实物的最早证据,60余年来,广州考古出土的一些文字资料为研究广州城史提供了重要材料。


三、 广州城的重要考古发现


 1972年以来,广州市区发现了比较丰富的的关于广州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文化遗存,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水闸遗址等。南越国宫署遗址自1995年以来多次发掘清理了宫殿基址、石构水池、曲流石渠、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和生活遗物,2004年在一座砖砌渗井内出土了一百余枚南越国木简,属于南越王宫的档案文书,弥足珍贵。通过这些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了解到南越国宫苑的建筑规模和技术水平和。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保存状况最好的墓葬,未被盗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器物,包括丝缕玉衣,金银器、玉器和铜器等,为我们了解西汉初期墓葬的形制和物质文化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木构水闸遗址,充分反映了2000多年前岭南的治水能力和建筑工艺,其结构原理与今天的水利设施几乎一脉相承。

(图片编辑自讲座演示文稿)

 2002年配合北京路改造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唐代至民国时期层层叠压的路面,证明北京路一带近一千年以来一直是广州市的城市中轴线所在。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标志。目前在广州城中心发现了从东汉至明代的多处城墙及附属排水设施,通过这些遗址,考古工作者基本摸清了广州城自秦汉至明清时期的范围,逐渐厘清了广州城的发展变迁轨迹。


四、名城广州的历史记忆

广州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我们已经可以大致勾画出广州城的发展脉络:古代广州城以现在的北京路、中山四路为中心逐步扩展。自秦汉番禺城建立至唐末五代为一个发展阶段,至宋代时扩建东、西二城,形成“三城”格局,明初合三城为一,并在清初建东西两翼城。广州城的格局由秦至唐代以官署区为主,发展到宋代成为集官署区、居民区、宗教区和外国人居住的“蕃坊”为一体的多元化都会。

(图片来自讲座演示文稿)


广州南邻大海、北通中原,具有得天独厚的进行海外交往的地理区位优势。广州考古发现的丰富遗存,是秦汉以来2000余年广州与海外交往的实物证据,包括南越王墓出土的乳香香料、象牙,广州汉墓出土的的玻璃器、胡人俑座灯、陶船模,唐代玻璃碗,五代南汉玻璃瓶和孔雀蓝釉大陶瓶,以及大量来自北方各名窑的陶瓷器。这些考古遗存,与此同现存的光孝寺、怀圣寺光塔和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等史迹,实证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港口和商业都会。2000多年来,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关于广州城的特点,可以得出如下认识:依山面水的地理格局、清晰延绵的发展轨迹、持续不断的海外交往、多元包容的城市特质。广州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质,将为广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大都市提供深厚的历史土壤和强大的文化支撑。



        最后,易西兵研究员还和现场师生就汉代汉越融合、南越王宫署池苑遗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以及公众考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次活动使现场的师生收获颇丰,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讲座非常清晰地了解了广州城的发展历史和特征,并对考古和文博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撰稿:李 俊

审核:易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