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师+文史趣味实践,文学院多举措打造暨大附中特色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1-04-01 发布单位:文学院

关注我们.一起进步



3月31日下午,暨南大学文学院组织了“览暨南创新魂,筑少年强国梦”研习营专场活动。此次研学活动,吸引了暨南大学附属中学近20名同学参加。文学院王京州副院长、中文系刘新中教授、历史系李俊老师和教科办主任罗嘉庆老师、暨南大学附属中学靳雪老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据悉,本次研学活动旨在为附中学子搭建学习平台,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暨南大学参与该研学活动的学院共有22个,涵盖文、理、医、工等学科。每个学院构成一个研学营,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报名,将由大学老师带学生们在暨大校园参与各学院组织的活动。



 精心准备,趣味引入

  为更好地发挥文学院特色,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文学院教科办的老师和助管们在活动开始前早已准备多时。从内容设置到环境布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细致规划。参加研学的同学不仅能够在专属的研学通行证上“盖章”,还可以获得中文系优秀文学作品辑和笔记本。

活动开始,罗嘉庆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热场。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趣味问答中了解了文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现阶段的专业设置。

      随后王京州副院长发表讲话。他谈到暨南大学文学院不仅办学历悠久,而且学科设置多样,是国内知名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大”文学院——既有中文系和历史系,还有哲学所、中外研究所、古籍所等研究单位,文史哲底蕴丰厚。他也期待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发挥青年人的力量,学有所获,成长成才

博古通今,薪火相传

“同学们好,这里有一份来自考古学的邀请”。

在文学院3楼中厅会议室,毕业于武汉大学和法国高等实践研究学院的李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学专题讲座,将研学活动推向高潮。

      考古学家是做什么的?考古的流程是怎样的?考古学在今天有何意义?李俊老师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结合自己参与考古工作的经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考古学的魅力,并通过知识互动,解答了同学们的诸多疑惑。不少同学都表示很惊讶,原来考古学竟然有那么多门道!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在本子上记录讲座中提及的知识点。

      不仅如此,除了展现考古学家的工作流程和科考方法,李俊老师还结合人类进化和古城遗址的例子,鼓励同学们树立历史保护和文明传承意识。由于考古学涉及到历史、生物、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李俊老师寄语同学们抓住综合学习的机会,在全面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


精心准备,趣味引入

      关于考古学的思考还意犹未尽,刘新中教授又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趣味横生的语言学导入讲解。声音的来源、声调的高低、发声的共鸣、方言的差异……刘新中教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知识展板的形式,让智性与奇妙在声音中相连

      随后,同学们来到暨南大学文学院语音实验室,在研究生师兄师姐的带领下,近距离地感受现代化语音教学设备。还有小同学主动申请当志愿者,切身体验了在实验室用专业设备录音的感觉。依托文学院的特色教育资源,附中学子不仅大开眼界,感受到声音的迷人之处,更在活动中展现出好奇的求知欲和敢于尝试的实践精神。

最后,同学们来到文科楼一楼的名人墙前,听老师讲解文学院发展历史和名师故事。在暨南大学文学院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汇集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名流大家,人才济济,灿若星辰。何炳松、钱钟书、沈从文、夏衍……面对众多的名家资料,同学们不时凑前名人墙,纷纷寻找自己喜欢的作家。



文学院首期研习活动充分根植于院内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科基础,为附中学子了解文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激发学科思维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暨大文学院副院长王京州在接受《羊城晚报》时曾表示:“文学院为附中学子精心设置了中文、历史、哲学三个学科的讲座,涵盖文化故事、历史地理、考古实践等各方面”。讲座及系列活动将贯穿本学期,文学院将继续挖掘学院浓厚的文史哲底蕴,助力附中学生的语文和历史课程学习,并将研学活动作为一个窗口,进一步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招生宣传。



                                撰 稿 : 张 琦

  审 核:罗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