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多年来一直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但是相比之下,它近年来的文学成就却不是那么耀眼醒目。这其中当然有多重原因,这里不多讨论。但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来说,作为广东省主办的新世纪第一家正式的纯文学评论期刊,却感受到很强的责任意识。也就是说,它虽然不能局限于关注广东文学,却非常有必要承担起推动广东文学发展的重任。这一点,作为刊物重要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在最基本的栏目设计和发稿要求中。
首先,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来关注广东文学,突出广东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广东文学曾经涌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如欧阳山的《三家巷》、陈残云的《香飘四季》、黄谷柳的《虾球传》、秦牧的散文、萧殷的文学评论、刘斯奋的《白门柳》等。它们凝聚着广东独特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色,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所以,我们拟设立“经典重读”的栏目,系统地进行研究。现实文学层面,广东文学界也有不少有成就的作家,如邓一光、杨克、张欣、杨黎光、熊育群、魏微、王十月、陈启文、南翔、郑小琼等。这些都是活跃在当前文坛的实力派作家,也应该是文学评论关注的热点。我们的“粤港澳文学研究”栏目就以之为重点,在“作家作品评论”栏目中也会给予较多的关注。再就是青年作家,他们代表的是广东文学的未来和希望。当前广东青年作家的创作势头很好,不只是80后作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90后作家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而且在传统文学领域之外,以青年作家为主体的广东网络文学成就也相当突出。所以,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青年作家专辑”,每一期重点推出一个作家,包括作家的创作自述和评论家的文章等内容。如此三管齐下,既有历史的总结和回顾,又有对现实推动,和对青年作家的引导和激励,形成一个立体多元的广东文学评论,可望将广东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更全面地推荐给全国读者,总结出广东文学的独特个性,探测出广东文学的未来前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广东文学。
其次,是挖掘广东地方文化个性,促动广东作家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创作热情,更好地凸显其独特文化特色。文学的主题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内容和方法却不可避免会带有地方性。世界文学正是由丰富而独特的地方性构成的,也因此具有多元而兴盛的创作面貌。
作为广东文化来说,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是岭南文化。这一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孕育出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当代广东文学虽然产生过《香飘四季》《三家巷》这样有较强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但总体来说,无论是在表现的深度、广度,还是作家们表现上的自觉,都还存在较大不足,作家们对岭南文化历史的挖掘和现实表现都还具有非常深广的空间。广东文化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元文化冲撞。广东地处祖国南部海岸,一直受海洋文化影响,是与西方文化接触、联系最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地区又涌入了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特别是湖南、江西等邻近省份。这使当代广东文化融入了其他文化的诸多因素,内涵也更为丰富。事实上,当前活跃在文坛的很多广东作家都是改革开放后从外地来广东的。他们在文化背景上不可避免会带有一些原生地区的文化色彩,他们的创作也因此具有较丰富的地区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都是广东作家、也是文学评论家应该充分关注的内容。
广东地区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即它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改革开放以来深受商业文化、高科技文化的影响。因此,关于商业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学的探讨,以及文学与科学、新兴文学形式、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很早就开始与广东文学产生联系。我们专门开设“文学理论前沿”和“思想圆桌”栏目,即是想就这些理论问题展开较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既吸引广东文学理论家们积极参与,促进广东文学对自身文化的认知,也促进全国文学文化界更深入地认识广东文化个性,从而扩大广东文学和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再次,以世界性文学格局和高度作为标杆。这是刊物的重要宗旨,也是促进广东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文学有地域性,但文学标准却没有地域性。只有以世界性优秀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广东文学,才能让作家们更多地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优秀文学,自己的文学与它有多少距离,以及如何去克服这个距离?只有具有世界性的视野,才能真正看到广东文学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批评和推动广东文学。如果仅仅满足于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自说自话,固步自封,那样不但提高不了广东文学,相反还会降低广东文学的品质。正因为这样,我们对文学评论既要求有广阔的视野,也要求具备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水准。特别是对广东作家作品的批评,也要站在全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视野高度上来进行。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栏目,如“作家作品评论”“新时代文学现象研究”等栏目,都是充分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文学领域,将全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视野与对广东文学的关注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我们还专门开设有“世界文学扫描”“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等栏目,专门致力于介绍和研究世界领域的文学现象和优秀作家作品。
最后需要说的是,推动广东文学发展,我们强调展示传统、张扬特色、鼓励扶植,但绝不是要求大家一团和气,只有赞扬没有批评。事实上,文学评论非常需要批判的角度,文学批评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作家发现自己意识不到的优点或缺点,从而使其继续发扬长处,克服弱点,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如果只是赞美或者温和的点评,就会丧失文学批评很重要的一部分功能。只要批评态度是理性、负责而认真的,批评方式是客观、中肯和有节的,我们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认可和支持。具体说,我们一方面希望批评家们所撰写的评论文章不要只是一面倒的歌颂,更期待其中包含有深刻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我们将会不定期地开辟专门的批评专栏,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文学现象和文学弱点进行批评和讨论。也许有人担心批评太多会影响作家的创作热情,但我的看法不同,我始终认为,优秀的作家一定会有容纳批评的雅量,并在他人的批评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敢于说真话和实话的文学批评存在,文学批评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只有文学批评能真正帮助作家,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在具有一定批判色彩的环境中共存,才能真正相互促进,这也才是最正常、最健康的文学生态。我们希望刊物能够参与营造这样的良好生态。
一个地方文学水准的提高,当然远非一家刊物能够完成,但是,它确实可以在其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开掘文学和文化个性,张扬文学传统和激励扶植新人,以及营造良好批评环境等方面,它能做出一定的表率和引领。我相信,在有着如此深厚的岭南文化思想传统的地域,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汇的最前沿,广东文学走向振兴,卓立于中国文学的潮头,应该不是梦想,而是可以充分期待的事情。《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愿意为之献出全部之力。
【作者简介】
贺仲明,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