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视野与想象空间——粤港澳文学研讨会在江门召开

发布时间:2019-12-27 发布单位:文学院

 

1214日至15日,由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暨南大学文学院、五邑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区域视野与想象空间——粤港澳文学研讨会”在江门新会举行。蒋述卓、林岗、朱寿桐、赵稀方、熊育群、贺仲明、梁少锋、邱向欢、江冰、谢珊珊、卢瑜、杨汤琛、袁绍珊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五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以及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等单位的40余位学者出席,与会专家围绕粤港澳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区域互动与视域融合、粤港澳城市题材书写、华侨华人原乡想象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主任蒋述卓在开幕致辞中说,及时关注、持续推动粤港澳文艺互动是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创建以来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议地点选择江门举办,江门是不少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祖籍原乡,到这里探讨粤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可以近距离感受吾土吾乡对文学艺术的培植作用,而且去年暨南大学与五邑大学建立了结队帮扶的关系,共同举办会议是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机制的尝试。

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邱向欢围绕学科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介绍了暨南大学文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暨南大学是国家创办服务台港澳侨的高校,五邑大学是立足侨乡的大学,共同承担着为侨服务的使命,两校开展结队共建是广东省关于省内高校平衡发展的战略部署,两校文学院共同举办研讨会,可以发挥暨南大学文学院学科平台优势,与五邑大学文学院共同发掘学术增长点、策划特色学科建设,在包括台港澳文学、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与会代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到来,需要以融合视野看待区域文学的共同源头,充分研究其历史流变,综合文学在不同区间的发展特色,思考湾区对文学想象空间提供的可能性意义。不论是岭南文学还是大湾区文学,作为当代写作者必须从历史与地理维度充分认识区域文化对文学个性的塑造作用。大湾区城市群在当代中国具有标杆意义,尤其是中青年作家对城市经验与城市题材的书写与思考,已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在学术总结中指出,暨南大学长期介入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也是推动大湾区文学交流与研究的学术重镇,研讨会邀请多学科专业与跨行业领域的专家与会,提供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新鲜的信息刺激,他希望青年学者在面对“身份”、“认同”这类日趋一体化的概念时,要多寻找异质性文本思考概念背后的丰富性。同时他对五邑大学文学院的学术梯队、中青年学者的学术积淀给予了高度评价。

(龙扬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