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召开粤港澳青年文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6-20 发布单位:文学院

2017520-21日,由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文学院、花城出版社共同主办“粤港澳青年文学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作家协会、花城出版社等单位的40多位代表应邀出席,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主任蒋述卓,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庞井君,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广东省文学院院长熊育群,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云飞、花城出版社副社长张懿等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暨大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中文系教授苏桂宁主持。

蒋述卓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说,今年适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提出和香港回归20周年,召开粤港澳青年文学研讨会也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受岭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影响,粤港澳在文化和地理条件上紧密相关,“粤港澳大湾区”将极大促进三地经济领域的进一步融合,在文化同根同源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让粤港澳的青年作家和学者聚集起来交流各自的创作与研究经验,同时也能探索粤港澳文学互动的多种模式,拓展文学交流的渠道。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庞井君指出,整合粤港澳三地的文学创作者、高校学者以及相关文学研究和出版机构,以多元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理念开展对话与交流,体现出本次会议的诸多“活力”元素: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本身是一片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热土;本次会议以“青年”文学、青年作家为主题,代表了艺术的未来;粤港澳的文化交融具有不可限量的光辉前景。

李云飞教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暨南大学文学院的历史沿革,以及今后将加大哲学学科建设、打造文史哲平衡发展的计划,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互融互通,提升暨南人文学术的原创性和思辨性。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促进粤港澳文化交流的常态化、作家代际的划分及沟通、地域流动与作家创作的关系、粤港澳文学创作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以及文学创作的世界性、民族性与本土性等话题展开。参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粤港澳三地的文艺出版、传播和接受对于促进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促进粤港澳文化交流的常态化,构建一种多元包容的文学生态。

与会专家指出,代际书写已经对当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建构意义,青年作家将成为文坛主力,关注青年文学创作也就是关注文学的未来。珠三角是传统话语和现代话语集中碰撞最为激烈的地区,大家围绕粤港澳文学作品探讨地域流动对创作的影响,从文学体制、文学语言、文学创作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建构可能,以及它在全球化、网络化、娱乐化时代重新赋予本土书写的积极意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匡汉在会议总结时指出,文学的代际问题很有讨论价值,他更希望青年作家牢记文学没有年龄标准,只有艺术的标准、历史的标准、文化的标准;粤港澳青年作家生活在现代性前沿,必须克服浮躁,多多反思,增加历史的维度,加强古典的传承,多出精品;粤港澳青年作家应该在构建“大湾区文学”的框架上多交流,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提醒;汉语写作跟方言写作在相互对照的关系中保持了文学语言的丰富性,粤港澳青年作家和学者应该利用这一文化优势,为创造出有活力、有温度、有梦想、有真性情、有大诗意的文学作品与学术成果而努力。(龙扬志  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