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泉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夏泉,男,汉族,1966年出生,籍贯湖南临澧。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文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历史学研究员(二级)、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

1983-1987年湖南师范大学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7-1990年南京大学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2003年暨南大学在职学习获中国史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3月至今在暨南大学工作,历任校长办公室秘书科科长(1994-1998)、研究生部副主任(副处级,1998-2000)、党委宣传部副部长(2000-2003,主持工作)兼机关党委副书记(2000-2003,主持工作)、党委宣传部部长(2003-2011)兼校团委书记(2003-2006)及暨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2006-2011)、党委组织部部长兼机关党委书记(2011-2016)、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文科研究基地主任(2020-),暨南大学党委委员(2002年以来)兼纪委委员(2015年以来),2015年11月任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天河区第九届人大代表(2016-2021)。在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领导进修班第53期(2017年2-4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第2期(2019年2-7月)学习。

2008年获聘暨南大学研究员(教学科研系列),2010年遴选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2003、2009、2010年获江苏省、国家民委、澳门等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三项,2020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与港澳问题、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忠信笃敬 声教四海—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薪火与弦歌:华侨高等教育研究》《文化教育与澳门华人论稿》;合著3部、主编8部。在中文统计源期刊(CSSCI)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含合作),有20余篇被《新华文摘》《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与人大复印资料等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刊发或转载。



学历


1983-1987,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生(1987年 学士)

1987-1990,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 硕士)

1999-2003,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博士)


经历


1983-1987年湖南师范大学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7-1990年南京大学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2003年暨南大学在职学习获中国史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3月至今在暨南大学工作,历任校长办公室秘书科科长(1994-1998)、研究生部副主任(副处级,1998-2000)、党委宣传部副部长(2000-2003,主持工作)兼机关党委副书记(2000-2003,主持工作)、党委宣传部部长(2003-2011)兼校团委书记(2003-2006)及暨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2006-2011)、党委组织部部长兼机关党委书记(2011-2016)、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文科研究基地主任(2020-),暨南大学党委委员(2002年以来)兼纪委委员(2015年以来),2015年11月任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天河区第九届人大代表(2016-2021)。在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领导进修班第53期(2017年2-4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第2期(2019年2-7月)学习。


专长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粤港澳近现代史与高等教育管理、党建与思政研究


科研情况


一、发表论文

(一)A类刊物(中文权威期刊)

《郭嵩焘出使英国时的矛盾心态》,《近代史研究》1990-3

《“知识经济”与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8-3,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7全文转载;

《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高等教育研究》2002-3,与卢健民合作;

《试论岭南大学经费筹措及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研究》2004-6,与徐天舒合作

《试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兴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1,与钱广福合作;

《文化自觉理念下港澳台侨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09-2,与罗发龙等合作;

《设立“横琴高教特区”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9-9,与熊杰合作(2013年获中国高教学会第八次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优秀奖);

《传教士本土化的尝试:试论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与清中叶中国学院的创办》,《世界宗教研究》2010-3,与冯翠合作;

《中国高考“不宜录取”的政审制度流变》,2014年国际研讨会(CPCI-SSH收录,2014.8A2),童锋夏泉(通讯作者)等;

《新中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的艰难探索——基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态度》,2014年国际学术研讨会(CPCI-SSH收录,2014.9A2),童锋夏泉(通讯作者)等;

《重塑“宁静”大学文化的归因与建构》,2014年国际学术研讨会(CPCI-SSH收录,2014.9A2),童锋夏泉(通讯作者)等;

《三任华人校长与岭南大学的“中国化”转型》,《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与蒋超合作。


(二)B类刊物(中文统计源期刊 CSSCI

《清代闭关政策论争》,《新华文摘》2003-4

《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开放时代》1991-6

《何炳松“拆墙主义”的教育理论述评》,《教育评论》1991-4

《新版〈辞海〉的两处错漏》,《中国图书评论》1992-2

《“以他的史著而存在” 》,《广东社会科学》1993-4

《新版<辞海>错漏举要》,《暨南学报》1994-2

《端方与暨南学堂》,《暨南学报》1995-2

《国际大都市与广州高等教育》,《开放时代》1995-5

《试论暨南大学在民国高教史上之地位》,《暨南学报》1996-2

《在综合大学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之我见》,《高等理科教育》1997-4

《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江西社会科学》1998-10,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9-1全文转载,时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教授在《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刊《近代史研究》2001-1)对该论文予以肯定;

《何炳松与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1998-3

《利用历史知识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8-2

《何炳松的华侨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教育评论》1999-1

《浅谈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实践与体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

《试论端方的教育思想》,《暨南学报》1998-1

《试论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9-3

《开眼看世界与郭嵩焘的教育思想》,《暨南学报》1999-2

《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爱国主义意识》,《江西社会科学》1999-7

《何炳松与<暨南学报>的创办》,《暨南学报》2001-1

《郑振铎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暨南学报》2001-5

《试论西方高等教育明清时期在中国的传播》,《江苏高教》2004-4

《“史学沙龙”与研究生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试论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暨南学报》2000-3

《清代闭关政策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02-4

《开眼看世界与晚清驻外公使之派遣》,《光明日报》《史学周刊》2002.6.25

《嘉道年间英华书院创校南洋研究》,《东南亚研究》2003-5

《陈序经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2004-2

《读<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9

《龙思泰与早期澳门研究》,《东南亚研究》2000-2

19世纪粤港澳教育的演变与交流》,《暨南学报》2002-6

《马礼逊学校考实》,《澳门研究》(16),澳门基金会2003年版 ;

《晚清澳门教会教育研究》,《澳门研究》(17),澳门基金会2003年版;

《清嘉道年间新教教育研究》,《澳门研究》(21),澳门基金会20044月版 ;

《陈子褒与清末民初澳门教育》,《澳门研究》(22),澳门基金会20046月版,与徐天舒合作;

《试论明清基督教教育与粤港澳社会》,澳门《文化杂志》2004年夏卷 ;

《明清之际天主教教育创校澳门研究》,《澳门研究》(23),澳门基金会20048月版 ;

《清代中国传教士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春卷 ,2009年获第二届澳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澳门研究》(26),澳门基金会20052月版 ;

《基督教教会教育中西演变述略》,《澳门研究》(28),澳门基金会20056月版;

《教会教育家那夏理与真光书院》,《暨南学报》2006-3,与孟育东合作 ;

《略论“忠信笃敬”的暨南校训精神》,《东南亚研究》2005-6

《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范式辨析》,《澳门研究》(36),澳门基金会200610月版 ;

《防范宗教渗透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6-5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东南联大的筹建》,《民国档案》2006-3

《试论陶铸与暨南大学的重建》,《东南亚研究》2006-5

《穗港澳大学生国家民族观念比较研究》,《澳门研究》(37),澳门基金会200612月版,与章琰合作,2010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冒籍视野下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研究》,《澳门研究》(40),澳门基金会20076月版,与于保山合作;

《试论清季江南储材学堂》,《教育评论》2008-1,与于保山合作;

《探寻谭其骧先生早年学术足迹》,《东南亚研究》2008-3,与曾金莲合作;

《追寻曹聚仁先生早年的活动足迹》,《东南亚研究》2009-5,与蒋超合作;

《试论民族主义与“非基督教运动” 》,《澳门研究》(53),澳门基金会20098月版,与蒋超合作;

《教会大学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以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运动为个案的考察》,《民国档案》2009-3,与曾金莲合作;

《晚清驻外使馆的设立》,《江西社会科学》1992-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

《“五四”运动中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的爱国运动》,《澳门研究》(50),澳门基金会20092月版,与曾金莲合作;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宗教影响与大学生成长问题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9-12,与程强强合作;

《广州圣三一中学学潮与收回教育权运动》,《民国档案》2010-4,与程强强合作;

1929年第一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研究:以文化认同与适应为视角》,《东南亚研究》2010-6,与冯翠合作;

《 马万祺研究综述》,《澳门研究》2011-1(总60期),澳门基金会20112月版,与董锦合作;

《广州格致书院(岭南学堂)澳门办学研究》,澳门《文化杂志》2011年冬卷(总78期),与刘晗合作;

《东南亚华人宗教教育初探》,《东南亚研究》2011-4,与焦蓓蓓合作;

《国际高考移民现象透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0,与于保山合作;

《试论郑洪年与民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创办发展》,《民国档案》2012-1,与刘晗合作;

《孙中山致函教会教育家那夏理考证》,澳门《文化杂志》2012年春季卷(总82期),与程强强合作;

《郑洪年与国立暨南大学的党化教育(1927-1934)》,《东南亚研究》2012-3,与刘晗合作;

《城市的“面子”与“里子”:以广州“穿衣戴帽”工程与“水浸街”为例》,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总第8期(20137月);

《本土之外:澳门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民国档案》2013-3,与冯翠合作;

1948年前后中澳缉私谈判探微》,澳门《文化杂志》2014年春季卷(90),与冯翠合作;

《岑春煊研究述评》,《广西民族研究》2014-2,与胡芸合作;

《高端人才引进触发的高校内部新矛盾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4-3,与童锋合作;

《柯麟研究的进展与展望》,《澳门研究》2015-3(总78期),与刘诗悦合作;

《民国时期甘南的藏族文化发展活动》,《民族教育研究》2015-5,与蒋超合作;

《九校联盟卸任校长群体特征研究》,《现代大学教育》2016-3,与刘思亮合作;

《接管与归并:1949年国立暨南大学走进新时代》,《暨南学报》2016-12,与童锋合作;

《高水平大学科研团队引才创新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6-20,与童锋合作;

《基石、灵魂与肌体:中国大学科研发展生态的框架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6-23,与童锋合作;

《试论“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成因》,《中外论坛》2016-5,与童锋合作;

《美国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及对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启示》,《广东社会科学》2017-4,与童锋合作;

《从多元到统一:建国17年高考改革文化生态嬗变研究》,《高教探索》2017-8,与童锋合作;

《社区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探析》,《暨南学报》2017-8,与廖勇合作。


(三)其他论文(50余篇)

    还在《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科学时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社会科学辑刊》、《贵州文史丛刊》、《广西社会科学》、《上海教育科研》、《中西文化研究》、《汉学研究》、《教育史研究》、《广东史志》、《湛江师院学报》、《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特区与港澳经济》、《世界汉学》、《经济前沿》、《宗教比较与对话》、《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教育探索》、《侨务工作研究》、《温州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国研究生》、《当代港澳研究》、《博览群书》、《神州学人》


著作


《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独著,列入岭南文库,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忠信笃教,声教四海——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主持撰写并主编(曾金莲、蒋超、李莉、岳颖参撰),列入章开沅、余子侠主编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第二辑,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获浙江金华市政府课题“何炳松研究”资助。

《薪火与弦歌:华侨高等教育研究》,独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获暨南大学“985工程”“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专项资金资助)。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主要参撰者,撰8万余字,(崔之清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获江苏省2003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暨南大学史》,与张晓辉共同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真光书院校祖那夏理》,与程强强等合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凝聚暨南精神》,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获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三等奖。

《见证暨南》,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暨南大学》,主编,列入教育部“漫游中国大学丛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获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子项目资助,2009年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西学与汉学:中西文化交流史及澳门史论集》,共同主编并撰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百年孔子学院的世纪声望》,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马万祺研究资料汇编》,与董锦合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闻道: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演讲集》(五),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百年暨南史》,副主编(张晓辉主编),撰12万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闻道: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演讲集》(一),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固本与聚气: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副主编,中央党校出版2015年版。


主持课题



1、《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与澳门成功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课题(19BKS039)(2023.12结项);

2、《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港澳台侨卷》,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SLHB-001);

3、《新中国成立以来粤港澳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22年重大专项(22VMZ007);

4、《高校师生宗教信仰变化研究》,教育部2007年规划课题;

5、《穗港澳大学生国家民族观念比较研究》,团中央2004-2005年规划课题;

6、《宗教影响与大学生成长研究》,团中央2008-2009年规划课题;

7、《中共与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研究》,团中央2012-2013年规划课题;

8、《真光书院与清季民初广州女子教育研究》,广州市2009年社科规划课题;

9、《真光书院校祖那夏理研究》,广州真光中学2010年资助课题,与程强强合作;

10、《马万祺学术史(论著汇编)研究》,澳门基金会2010年资助课题; 

11、《马万祺与20世纪中叶澳门华商研究》,澳门马有恒办公室2011年资助课题;

12、《澳门抗日战争研究广州地区中文资料初编》,澳门文化局2013年资助课题,与冯翠合作;

13、《何炳松研究》,浙江金华市政府2011年资助课题;

14、《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广东省教育厅1996年课题;

15、《高校新闻宣传与构建和谐校园研究》,广东省教育厅2007年课题;

16、《广州石牌地区高校资源共享,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教育厅2006年教改课题;

17、暨南大学各类科研课题11项:包括青年社科课题(1996)、党建研究重点课题(2002、2005 、2014)、博士启动基金课题(2003)、文化素质教育重点课题(2007)、研究生教改项目(2009)、研究生思政课题(2012)、本科教改项目(2009、2012)、网络教学资源项目(2008);

18、参与汤开建教授主持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清朝中期禁教形势下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

19、协助蒋述卓教授主持2007~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项目:《港澳台侨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0万元(排名第二,负责具体实施);

20、受马万祺先生办公室委托,主持“马万祺与中葡关系专题研究”重点课题; 

21、《著名大学校长研究:以“C9”大学联盟卸任校长为视角》,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

22、《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视角下的侨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暨南大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4年课题; 

23、《建设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组织研究》,广东省高校党建2013年重点研究课题;

24、《高校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实践研究》,全国高校党建研究会2016年课题(成果获2018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论文一等奖);

25、《文化教育与澳门华人》(课题编号JDNJL@202001),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文科研究基地2020年度一般课题;

26、《守望相助:香港与中国内地交流交往交融史研究(1949年以来)》(课题编号JDNJL@202101),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文科研究基地2021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27、《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作为“五史”列入党员干部学习内容,引领全社会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民委2022年度民族研究决策咨询项目(2022-GMX-022),2023.12结项优


奖励及其他


主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研究生课程。

* 2001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博士生”一等奖。

* 200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居第二);

*2009年获第二届澳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10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13年获中国高教学会第八次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优秀奖;

* 2009年、2011年两次获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校园文化优秀论文一等奖;

* 2010年获广东省委宣传部等颁发的“2010年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2013年获广东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学习党的十八大征文二等奖;

* 指导学生获暨南大学“挑战杯”一等奖(2006)、广东省“挑战杯”二等奖(2006)。

*“岭南大讲坛”、“红满堂讲堂”、澳门“嘉谟讲坛”、“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主讲嘉宾。

* 《社会科学辑刊》编委(2005-2011年)。

* 创办并主持“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共112讲,2006-2011年,被誉为暨南大学最知名的学术文化品牌)。

* 2004.10-122010.5-7月,两度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县处主体班学习;

*2017.2-4月,在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等学校领导进修班53期学习。

* 广州市天河区人大代表,

* 北京华文学院校董。


联系方式


txiaquan@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