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站点栏目

唐礼兵 ----- 戏剧手艺人

2018-06-15

唐礼兵,暨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教研室主任。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82008)戏文系、导演系,获得戏剧文学本科及硕士学位(师从黄维若)、导演博士学位(师从鲍黔明)。长期致力于青年戏剧创作,有戏剧导演作品《眉间尺》《四川好人》《无常女吊(青春版)》,最新作品《鬼话人间》将于6月18日登上广州大剧院舞台。

大学校园里的明星导演

提起唐礼兵,暨大的同学可能都不会陌生,2013年起,由他导演的话剧作品《眉间尺》《四川好人》《无常女吊》相继问世,第一批观众几乎都是暨大学子。从课程实践作业到青年戏剧作品,从管院101到广州大剧院舞台,这位校园里特立独行的长发老师收获了众多粉丝,其作品也得到戏剧圈广泛认可。

记者:您在学校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青年导演还是青年教师?

唐礼兵:老师,长头发老师。导演是在剧组排戏时的分工,印在演出宣传册上。

记者:您是目前学校唯一在做青年戏剧的老师吗?

唐礼兵:据我所知,不是,除了戏文专业参与戏剧的老师,暨大新闻传播学院有非常热爱戏剧的老师,也在弄戏剧,有时我们会有戏剧排演方面的交流。艺术学院也有戏剧和电影专业出身的老师,也对戏剧很有兴趣,也挺支持。广州其他高校,也有。

记者:以您最新的作品《鬼话人间》来看,整个主创团队非常有实力。

唐礼兵:是的,(笑)蛮牛的,都是专业出身。联合导演广州美术学院的韩煦老师是中戏毕业,音响导演吕甍老师是传媒大学毕业的,舞美、灯光设计是广东省电视台的张冉老师,他是上戏毕业的,另一位舞美韩艳老师是海归,服装设计是来自广东省话剧团的莫菲,她是中戏毕业,化妆设计丁晓玲是广州美术学院老师,也是中戏毕业,都是戏剧圈的专业人士,摄影指导鲁承临老师是传媒大学毕业,还有形体设计和作曲编剧是特邀的专业人士。

记者:这样优秀的团队,您是如何凝聚起来的?

唐礼兵:合作过的伙伴,同事,校友,朋友,还有戏剧圈推荐的,各种。

记者:演员呢?依然是我们的学生吗?

唐礼兵:主要是文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的学生,各个年级都有,也有其他来源,根据戏的需要,也曾经在艺术学院征集过。学生是主体,尤其是专业学生,他们今后大多都要从事戏剧影视相关方向的工作,而且,上过导表演课,用起来心里有底。有些学生舞台感相当好,表演水准并不弱于戏剧学院,在这个学业阶段。

记者:一般排一部戏要多长时间?

唐礼兵:大约40来天。但是《鬼话人间》,剧组所有成员,都是利用课余或者工作之余的时间,稍长一些,4月中旬开始排练,陆陆续续,得用2-3个月。

记者:您也算是高产导演了,每年都有新戏出来,会影响到教学吗?

唐礼兵:不是每年,这几年多一些。排戏的工作量是远远大于教学课时的,教学内容里也没有排大戏的要求,是额外的。是根据教学情况,剧本成熟度,演员实际状况等等决定的,对教学是正面影响,很有帮助,艺术实践是最好的教学。

暨南大学:资金怎么来呢?

唐礼兵:主要是文学院提供,非常感谢我们学院的支持。还有些社会资源,部分的资金补助,场地使用的便利,及大量无形的支持,例如舞美灯光、服装化妆的设计,这些其实是重要的大头开支,因为义务参与,是节省的,很感谢剧组的专业老师们。

记者:校园戏剧不挣钱又费心费力,为什么让您如此沉迷?

唐礼兵:戏剧学院的惯例就是演出呈现为最终目标的,我比较习惯和认同这种方式,就像学电影的要拍毕业作品一样。从专业角度而言,尤其是艺术类,作品说话,艺术实践很重要,学生是否参与了舞台实践,有或没有,差别是很大的,尽量给他们这种机会吧。从老师的角度,我个人也在创作中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有新的补充,对未来的教学也极有帮助。另外,排戏是戏剧人的本分,从戏剧学院出来,不敢怠慢。

  

成为应该成为的样子

在人群中,你有时很难把唐礼兵与学生区分开来,他总是混迹学生堆里,和男孩儿一起踢球看球,在学生群里点赞留言,带着大家外出采风,大家都叫他“老唐”。20年的光阴,老唐从未离开过校园,更不曾忘记自己在戏剧面前,永远是学生的身份。

记者:您在中戏度过了整整十年,当时的中戏是什么样的?

唐礼兵:学生很少,我那时同一级进校的新生,四个系一共才不到七十人,整个学校加上研究生和留学生,才三百来人。什么课都可以去听,可以看很多戏,初检、打点、汇报、期末、学年、毕业……都有戏看,还有周边的很多剧场,戏剧学院的学生几乎都是免票进场的,看戏很多。大家看的听的讨论的,都是戏剧。

记者:您是从小就热爱戏剧吗?

唐礼兵:没有,几乎没看过戏剧,就是爱看电影。只知道电影学院,没听说过戏剧学院,后来艺考,考了戏剧学院,我很偏科,戏剧学院高考时数学不计入总成绩,这是重大利好,对我。

记者:后来呢?为什么爱上了戏剧?

唐礼兵:进了学校,才懂了戏剧是啥,学了之后,才慢慢的爱上它,投入进去。北京有最多最好的文化资源,尤其戏剧,非常幸运,我的老师们和导师非常棒,让我知道做人应该有的样子,懂得艺术的力量。期间,进到的公司和单位都是业内相当出色的,锻炼很多。

记者:毕业后,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您来到暨大,并选择戏剧艺术教育和创作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唐礼兵:希望继续从事戏剧专业,当时暨大戏文专业创立不久,正好需要专业方面的人,就过来了。

记者:当时广州的戏剧氛围怎么样?

唐礼兵:沙漠,几乎没有戏剧的商业市场。

记者:从08年到现在,又是10年过去了,您再看当初的决定,后悔过吗?

唐礼兵:就像昨天没想到过今天会成为现在的样子,也不敢笃定自己的未来会怎样,珍惜当下吧。没有后悔的时间,这些年,遇到过很多让我感激的人,就很好。

《鬼话人间》剧照图

  

立身讲台的戏剧手艺人

唐礼兵的微博签名是“铜锣般嘹亮,大饼样朴实”,前半句是鲁迅式的呐喊,后半句是部队家庭的信条。比起校园明星,他更希望自己能成为戏剧手艺人,用作品不断打磨,以教育代代传承。

记者:您的作品里常见鲁迅的影子。

唐礼兵:鲁迅的思想认识境界,文字能力,都极为出色,他是最优秀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对国人的剖析深度是其他作家很难企及的,他很中国,很有力量。

记者:这次的《鬼话人间》似乎也是取材于鲁迅作品?

唐礼兵:集合了他小说中的人物,涓生、子君、祥林嫂、阿Q……,等等,原剧本提供的就不错。

记者:这种改编作品与原作有何不同?

唐礼兵:对小说和剧本原著,都有改动,删减增加的部分都非常明显,总体而言,更合理和完整。这个希望观众看了,能有自己的感受。

记者:作为《鬼话人间》的制作人和导演,这部戏您想要探讨什么?

唐礼兵:人的生存价值。

记者:有哪些设计特别值得观众注意吗?

唐礼兵:无常的反串,无常女吊不停的角色扮演,现场音乐演奏的融合,道具服装的处理……,都不是常规常见的戏剧手法,有些实验性。

记者:戏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依然是有门槛的高雅艺术,您如何解决观众看不懂的情况?

唐礼兵:戏剧首先是沟通的艺术,就是要和观众交流互动的,看不懂不是观众的问题,无疑是创作者出了问题。同时,艺术应该高于生活,和一般的认知水准,把观众引导到更高的所在,人往高处走嘛。一味的迎合,就丧失了艺术的基本特性,最终反而被抛弃。这是个大话题,博士论文都写不完。我们这里,希望戏要好看,让观众喜欢,还要有味道,有情怀吧。

记者:您的每件作品都是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为单位创作的,会不会出现人才流失、无法复排的问题?

唐礼兵:这倒不担心,流水的学生,戏如果成了,轮换演员不是问题,大体上,演员的能力和水准是接近的,有差异,通过导表演课程可以弥合。这次《鬼话人间》男演员就不够,老问题了,反串的,可以排。

记者:有多少学生毕业后还在继续坚持戏剧梦想呢?

唐礼兵:少数。但是很多专业,都是少数人在坚持,这就够了,广种薄收。

记者:下一个十年,您还会一直做下去吗?

唐礼兵: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我还在学校。孩子们还在不断的进来和离开,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奋斗,殊途同归,不一样的路,一样的努力走下走,简单。

  

  

  

6月18日,唐礼兵担任制作人及导演的最新剧目《鬼话人间》,作为2018年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演院线联合主办的广州艺术节的重要参演剧目,在广州大剧院演出。

自2017年起,广州大剧院牵手南京大学和暨南大学两大高校,共建双创实践基地,培养演艺人才,共创舞台精品。鼓励青年原创的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开幕后,《鬼话人间》受邀作为压轴大戏演出,复排后二度登上大剧院。(秦  风)

版权所有©暨南大学文学院|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文学院|邮编:510632|邮箱:wxy_jn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