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站点栏目

暨南人的使命----张海沙教授2017迎新致辞

2017-09-14

首先请让我代表文学院全体教师向2017级新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与欢迎。尽管报到以来,你们已经接受了来自学校、学院的层层祝贺,我以为你们是经过年复一年的刻苦学习和场复一场的严格考试才迈进了这座百年侨校的大门,你们值得拥有我们作为教师的再一次的祝贺与欢迎。

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我深感荣幸。我想,之所以由我在此向17级的新生致辞,其中有一个机缘:我是77级的新生。是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的新生。四十年前,当我以知识青年的身份参加考试、洗净双脚的泥巴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生活的时候,那种兴奋与激动,可能和你们今天十分接近。今天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沉寂了许久的校园沸腾了,也让我们这些也曾经是新生的老师心情激荡。

面对我们的新生,我要向大家讲些什么呢?四十年间,从大学新生到大学老师,我有许多的感悟和感慨。我想起了四十年前,我进入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我的老师对于我们的嘱托:四年之后,你们将是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你们的使命。四十年来,我从没忘记过自己的使命,不敢懈怠。今天,我最想嘱托同学们的,也是一个使命。四年之后,你们作为暨南大学的毕业生,你们的肩上也有一个担当: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溯南暨,声教迄于四海(《尚书禹贡》)。这是暨南大学校名的由来,它寄托着中华文明先哲的丰功伟业和殷切期盼,它也是我们暨南人的使命。

也许,有的同学会摸摸自己的肩膀:我能承担这样的重任吗?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你们,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大学生(研究生的)你们,这样的担当责无旁贷。我们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有《大学》一书,它这样阐述大学之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交给了大学学子一份沉甸甸的担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生要以自己的修养学识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生应该有社会重任的担当!

我们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以儒释道三家并举、互补互融为基本格局,儒释道三家都有社会的担当精神。在争于力气的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以“仁”为己任,《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儒家的情怀。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的社会,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对于社会逐利的批判、对于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仍有现实的意义。在广州出家、开始他的传道生涯的中国禅宗六祖慧能,曾发下四大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即使不追究其中的宗教精神,从普遍的社会学意义而言,这是多么崇高的利他精神,又是多么宏大坚毅的担当!

其实,即算是我们以为那些风花雪月的诗人、文人,往往都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李白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我们知道他的政治幼稚,但欣赏他的热情。杜甫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我们知道他的拙朴,但仰慕他的理想。我们知道李商隐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哀怨更应该知道他有对于“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批判;我们知道屡遭挫折的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更应该知道王维曾经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情。

我常常感叹:古代的志士仁人,要实现其理想、要担当其使命,何其难矣!然而,历史依旧照实书写着、艰难推进者。今天,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将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使命寄托于在座的各位诸君,应该是得其所哉!

如何让我们的同学能够担当起自己的使命呢?在暨南园里,有一个地方,古今中外的大师默默地等候着来访者。这里汇聚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最高成果,也展现了如何去获取新的成果的方法。这个地方就是图书馆,它是大楼,它更有大师。亲爱的同学,请你登上它的台阶、踏入它的大门。它会助你承担起使命。

在暨南园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传道受业解惑为己任。你迷茫的时候,他会指引你;你前行的时候,他会鼓舞你;你疲惫的时候,他会支撑你;即使你离开的时候,他还会在这里守望着你。是的,这就是我们教师。亲爱的同学,请你伸出你的手,让我们师生的手牵在一起,我们合力,一定能承担起我们的使命!

还要请我们的同学环顾四周,你们的身边,有济济一堂的新生同学,如同四十年前我坐在师范大学的礼堂一样。当年,坐在我左右的同学,我们的友谊延续到了今天。大学同学之间的情谊,是我大学期间宝贵的收获,也是我人生道路上最温暖的陪伴。

同学们,请记住今天这个迎新的日子。这是欢迎新生,也是迎接新使命!

谢谢各位,拜托了!

版权所有©暨南大学文学院|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文学院|邮编:510632|邮箱:wxy_jn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