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 娜 教授、文学创作一级
冯娜,诗人、一级作家、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文学创作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中山大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山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意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兼事文学批评、文学翻译等工作。出版文学作品13部、译著4部、学术文论集1部。曾获第十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系广东省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多年来于国内外各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评论、翻译作品逾百万字,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提名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等文学奖十余项。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俄罗斯语、日语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表并入选多个国际重要选本。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学位校外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特聘导师、肇庆学院客座教授,并长期在国内多家高校和机构讲授写作课程。担任广东省作协文学志愿者,多次深入乡村振兴学校和各地市基层讲授文学课程。
本科:主修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
副修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
博士: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当代文学专业
第十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国家级,2020年)
茅盾文学新人奖提名奖(国家级,2021年)
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省文学艺术最高奖,2017年)
云南省新世纪作文大赛金奖(1999年)
《民族文学》年度诗歌奖(2019年)
第四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2019年)
第十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人提名奖(2018年)
江南诗歌奖提名奖(2018-2019双年奖)
美国The Pushcart Prize提名奖(2017年)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文学奖(2017年)
第二届九月诗歌奖主奖(2017年 )
第十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2014年)
第二届奔腾诗人奖(2012年)
中国诗歌网“年度十佳诗集”(2020年)
花地文学奖诗歌奖(2021年)
新世纪文学二十年青年诗人20家(2021年)
中国新锐女诗人二十家(2018年)
首届肇庆文学奖诗歌奖(2024年)
专著:
1.《云上的夜晚》,诗集,200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2.《寻鹤》,诗集,2013年,漓江出版社(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获奖作品)
3.《一个季节的西藏》,随笔集,2014年,译林出版社
4.《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诗集,2016年,中国青年出版(“骏马奖”获奖作品)
5.《颜如舜华——诗经植物记》,随笔集,2019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华东书籍双年展特别奖)
6.《唯有梅花似故人——宋词植物记》,随笔集,2019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华东书籍双年展特别奖) 7. Chinese Fable(《中国寓言》),诗集,2019年,(英文版)
8.《是什么让海水更蓝》,诗集,2020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诗集,2020年,作家出版社(花地文学奖获奖作品)
10.《时差与异质时间——当代诗歌观察》,学术著作,2023年,花城出版社
11.《天人山水美的吟游》随笔集,2023年,岭南美术出版社
12.《日食观测》,诗集,202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13.《昙摩耶舍传》,长篇传记,2025年
译著:
1.《悄无声息的爱》,诗集,2018年,花城出版社,(与高兴合译)
2.《小王子》,小说集,2021年,羊城晚报出版社
3.《人类群星闪耀时》,人物传记,202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4.《浮士德与我——安妮•赛克斯顿诗选》,诗集,2025年,译林出版社
创作类:
1.《诗歌献给谁人》,入选《新华文摘》中国诗歌年度选,2016年
2.《更远的白》,发表于《中国诗歌》,2010年9月,头条诗人
3.《唱词里的流水》,发表于《诗刊》,2011年10月下半月刊,头条诗人
4.《卡若拉冰川》,发表于《诗刊》,2013年12月号上半月刊,第29届青春诗会专号
5.《冯娜的诗歌》,发表于《山花》,2014年9月,“诗人面对面”栏目(接受该栏目邀请的“80后”第一人)
6.《冯娜诗歌及诗观》,发表于《诗选刊》,2014年12月,年度诗歌大展
7.《冯娜的诗》,发表于《扬子江诗刊》,2015年7月
8.《冯娜诗三十首》,发表于《诗探索》,2016年8月,头条诗人
9.《冯娜诗选》,发表于《江南》,2018年3月,头条诗人
10.《短歌》,发表于《诗歌月刊》,2018年10期,头条诗人
11.《所有珍稀都来源于干涸》,发表于《中国诗歌》,2019年第8期,头条诗人
12.《出生地》,发表于《民族文学》,汉文版2019年3期,头条诗人
13.《再来跑一趟野马》,发表于《诗林》,2020年第8期,头条诗人
14.《我的亚历山大》,发表于《诗刊》,2019年11月,“方阵”栏目
15.《星岩地图:端州纪行》,发表于《花城》,2024年第3期
自1996年发表作品以来,诗歌百万字发表于国内外诸多报刊。作品多次入选《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作品集》(英国)、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会刊(荷兰)《中国年度诗选》《中国新诗年鉴》等国内外重要选本。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俄语、韩语、日语、蒙古语、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译介海外并于多个国际文学节参展。
专访:
1.《新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诗人档案 冯娜”专辑
2.《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冯娜对话会》,发表于《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6年01期
3.《民族同心圆风花雪月,品味白族》,广州广播电视台,2019年12月
4.《诗歌与生命的驭风术——冯娜访谈》,发表于《山花》,2014年18期
5.《冯娜:“稳如蜂鸟”或一个诗人的可能性》,发表于中国诗歌网,2016年12月23日
6.访谈《“我知道自己还拥有一把火柴”》,发表于《滇池》,2017年9月
7.《冯娜:在博尔赫斯的环形迷宫里遨游》,发表于《南方都市报》,2019年12月01日
8.《诗人冯娜:诗歌在非常严苛地挑选诗人》,广东广播电视台,2020年8月
9.《名家专访| 诗人冯娜:我写诗,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财经观察眼,2020年11月19日
学术类:
1.《从算法到冥思——AI时代诗意生产机制新变》,《当代作家评论》,CSSCI(已录用、待刊发)
2.《“单独”的诗人拥有另外的一生》,《上海文化》,2024年第6期,CSSCI扩
3.《诗歌的岩壁和先锋的回声——论张清华的诗歌批评实践》,《文艺论坛》,2023年第2期,CSSCI扩
4.《写一切”的雄心及其实现方式——于坚散文论》,《当代文坛》,2022年第5期,CSSCI (与博导合作,二作)
5.《诗人要成为时代最卓越的对话者》,《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6.《“新南方写作”的自觉》,《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29日
7.《“异代”与“共生”》,《新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
8.《当代传媒语境下现代诗歌的秩序及其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3月
9.《湾区景观、城市心灵和未来想象——以《大湾区文学读本·诗歌卷》为中心》,《粤海风》,2021年6月
10.《在沉默的螺旋中上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年8月
11.《小说家的重负与神恩》,《中国艺术报》,2017年10月27日
12.《在汉语中还乡》,《文艺报》,2020年4月13日
13.《技能包升级,诗歌如何与之“共舞”》,《文艺报》,2024年7月13日
多年来在《光明日报》《文艺报》《南开诗学》《南方日报》《澳门日报》《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文艺评论近百篇。
1.《天雨流芳——纳西长调》,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篇目,已结项
2.《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已结项
3.《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丛书项目;中国青年出版社,已结项
4.《是什么让海水更蓝》,粤港澳大湾区丛书项目,2020年,已结项
5.《昙摩耶舍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项目、“文学广州”重点扶持项目,2022年,未结项
6.《时差与异质时间——当代诗歌观察》,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青年批评家丛书》 项目 ,已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