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商海锋:黄庭坚、洪刍与新辑《北宋香谱两种》 ——兼谈“东亚宗教艺文思想史”的研究路径

发布时间:2023-09-25 发布单位:文学院


2023921日下午,古典文献学系列讲座之“黄庭坚、洪刍与新辑《北宋香谱两种》——兼谈‘东亚宗教艺文思想史’的研究路径”在第一文科楼505古籍所会议室顺利举办。主讲嘉宾商海锋为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聘副教授专注于探索和实践“以东亚汉籍为基础的宗教艺文思想史”的综合研究路径。哲学研究所教师张德伟、中文系教师宋长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等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部分优异本科生和振铎班学生共4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京州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京州教授介绍了商海锋先生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并忆起五年前商老师有关《香谱》的讲座。商海锋先生再续新意,向大家分享了其新辑《北宋香谱两种》的最新成果及对“东亚宗教艺文思想史”研究的新探索内容深入浅出,听者获益良多。


先生自程千帆先生早年提出的“文艺学与文献学结合”的研究思路谈起,强调做学术研究有三个重要的“新”: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新材料即前人未见之材料,新问题即无人问过的问题,或在已有问题中问出新意义。在讲到新方法时,商老师特借用黄庭坚“点铁成金”之语来阐释,用新的方法处理普通材料,化腐朽为神奇。此三“新”者,得一可“安天下”。把握三“新”,方能探寻改变一个学术领域的格局的可能性。

先生从北宋“四书”切入,指出“四书”概念在北宋就已出现,当时特指佛教四书,即《金刚经》《维摩经》《楞严经》《圆觉经》。其中的“圆觉”观念,是建立有别于唐型文化的宋型文化的根本观念。而这种观念,在北宋曾与香学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构成了宋型文化的一支柱。

黄庭坚是宋型文化的典范之一,商先生向大家分享了他关于《山谷内集诗注》的发现。黄庭坚《山谷内集诗注》共二十卷,当中收录了颇多元祐元年的诗作。第三卷、第五卷中还收录了大量个性与深度兼具的香诗。十五世纪,一位名为万里集九的日僧撰写了一部山谷诗的注本,题名为《帐中香》篇幅长达120余万字。“帐中香”正是黄庭坚的外甥洪刍所撰《香谱》(即《香后谱》)中记载的一则香方名,也是《山谷内集诗注》卷三所收香诗的主题,其间之关系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要做黄庭坚研究,探究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就不能不关注到洪刍的《香谱》,关注香事香方等系列的物质文化。

洪刍《香谱》是东亚最重要的香书,奠定了千年来东亚的香事格局。洪刍是《香谱》写作的执行者,背后的推动者实为黄庭坚。元祐元年,黄庭坚的佛教信仰积淀到了至深至厚之境,创造力达到巅峰。他通过写香方诗的方式,记录下了他最有创发力的佛教观念。也是在这一年,宋型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新的文学、艺术作品背后有新的文学观念与艺术观念,而新的文学艺术思想没有直接的批评史文字记录,只能由研究者从新的文学艺术现象中提炼出来。出现新的文学艺术现象,又往往是宗教思想这一源动力在背后起作用,这必然是一个综合的问题需要综合的研究方法

先生进一步指出,仅仅使用传统文学史研究的方法,已不足以概括和解释这样的研究对象,因此需要新的提问方式、新的研究思路为此提出了新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经过十年的调整和聚焦正式概括为“东亚宗教艺文思想史”的研究路径




商海锋先生新辑《北宋香谱两种》,收入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由中国科学院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冯锦荣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秦燕春研究员赐序。《北宋香谱两种》实际包含了三部香学著作,分别为丁谓《天香传》、沈立《香谱》、洪刍《香后谱》。洪刍《香谱》晚于沈立《香谱》,故称《香后谱》,沈立《香谱》亦收入其中。三本香书有着不同的香事功能,丁谓《天香传》有香药、斋醮功能,沈立《香谱》有香药功能。洪刍《香后谱》对比前二书,新增加了参禅、诗料的功能。商先生就此三书一一做出梳理,指出了香学具有物质性、宗教性等综合性的功能,且与文学史、艺术史息息相关。

在讲座中,先生用帐中香、意和香、意可香三则香方为锚点,带领同学们初步领略了“东亚宗教艺文思想史”视野下香学研究的综合景观。

先生先展示了洪刍《香后谱》的帐中香方,又分享了据宋本刊五山本黄庭坚《山谷诗集注》的一页图版,详细解读了与帐中香方相应的香诗《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提炼出了黄庭坚“焚香即可参禅”的观念。随后又解读了黄庭坚的十首《意和香方诗》。从“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当念真富贵,自熏知见香”等句中,见黄庭坚记录在香诗中的参禅新方法,体现出了如来藏圆满自性的观点。在黄庭坚这里,帐中香、意和香均已高度禅化,承载了黄庭坚首创的焚香参禅观。黄庭坚的香学实践及其背后一套完整的物质文化基础,值得以香诗的方式保存,值得让外甥洪刍撰《香谱》以记录,值得其学生任渊、及几个世纪后的日僧万里集九为之作注立




随后,商先生通过分析香方、香方诗、香方跋、香诗跋之间相辅相成的体例,据《题意可诗后》倒推出黄庭坚应作有《意可香方诗》。此诗已被禁毁,故今不得见。香方诗赋予物质文化以思想,香方诗跋进一步阐发了其宗教内涵。在丁谓《天香传》中,可以看到物质功能与道教功能;在沈立《香谱》中,可以看到物质功能;而在洪刍《香后谱》中,可以看到“物”向“诗”的提升,以及“道”向“禅”的切换。

概括来说,“东亚宗教艺文思想史”研究路径即以东亚汉籍为基础,文学和艺术为两翼、为皈依、为导向的思想史研究,而无论是宗教、艺术、文学还是思想的研究,都必须有扎实而不可撼动的文献学知识、方法和依据。没有现成文献时,要学会在残本佚书间重新呈现“消失的文献”。

在提问环节,商海锋先生师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关于中华文化传承传播海内外情况、文科于解决现实问题有何功用以及海内外流行的鉴真香等问题。哲学研究所张德伟教授作了总结性发言,认为商海锋先生的研究切入点独到,视野开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提示同学们找好研究切入点,打开研究视野,突破自身眼光局限性。


撰文:范祎琦  初审:王京州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