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乔彬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追思会在我院召开

发布时间:2019-04-11 发布单位:文学院

暨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邓乔彬先生,于2018130847分在上海逝世。201946日上午,暨南大学文学院在第一文科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邓乔彬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追思会”。参加会议的有: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教授,文学院程国赋院长,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史小军教授、中文系原书记倪列怀教授、中文系副主任赵春利教授等领导参加了会议。澳门大学施议对先生,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南民族大学王兆鹏教授,中山大学张海鸥教授、彭玉平教授,广州大学戴伟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马茂军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熊国华教授,河北大学田玉琪教授,上海大学曹辛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路成文教授,湘潭大学符继成教授等学界同仁,以及暨南大学高华平教授、张海沙教授、徐国荣教授、王进驹教授、王京州教授等同事代表,湖南师范大学胡海义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谷卿博士、广东开放大学刘晓亮博士等毕业研究生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邓乔彬先生的学生弟子代表。共计有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文系盛永生书记主持。

 暨南大学文学院与邓门弟子联合编撰的《南有乔木:邓乔彬先生纪念文集》在会上首发。这部纪念文集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93月出版,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作序。收录了邓先生未刊稿、学术文集未收稿十余篇,邓先生各类著作的书评四十余篇,学界友人、弟子的追忆文章三十余篇,共计六十万字。

邓乔彬教授200211月作为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身份被引进到暨南大学。2003年领衔申报古代文学博士点获批,为我系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获南粤优秀教师奖,2008年主持《中国古代文学史》(面向侨生)课程获批广东省精品课程。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教授代表暨南大学党委肯定了邓乔彬先生学术贡献,以及他为暨南大学文学学科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夏书记在发言者指出,邓乔彬先生是一位纯粹的学者,是一位可敬的老师,我们缅怀他就是为了继承他的优良学术传统,努力奋进,多出精品,响应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的讲话精神,擦亮暨南大学金字招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程国赋院长从学术著作的出版、学术论文的发表、社科项目、获奖情况、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邓乔彬生前的学术贡献。并表示暨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团队,继承先生遗志,发扬先生优良学术传统,在老一辈学者们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创造更大的成就和辉煌。

澳门大学的施议对先生与邓乔彬先生、杨海明先生、刘扬忠先生被公认为当代“词坛四杰”。施议对先生深情回忆了他与邓乔彬先生的几十年的学术交往,他们是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学者,也是改革开放之后走向高校讲台的第一批研究生。他称邓乔彬先生是一位“完美”的学者,是以“生命做学问”,是“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而死”的学者。

王兆鹏教授以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和宋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身份,用以“三个一”总结了邓乔彬先生的学术格局:一座丰碑、一种精神、一种风范。“一座丰碑”就是有高度、有广度、有长度的十二卷的《邓乔彬学术文集》。“一种精神”指的是纯学术、超功利的学术精神。“一种风范”指的是邓先生谦逊、低调、友善的品性。王兆鹏教授在会议现场还以吟唱的方式为邓乔彬先生献上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

 张海鸥教授在会上深情朗诵了他为邓先生所做的词《落梅·追思邓乔彬教授》:

自公乘鹤,匆匆又是,芳菲渐消还止。离离沪上,有歌无泪,看天飘鸢纸。一代词章,五车学术,千秋青史。最堪说与素心人,辞章义理,原是自家事。
生性疏离庸鄙。问红尘、孰为知己。木兰一曲,杨花一阕,但唯心唯美。黄浦清流,岭南丹桂,满园芳芷。信公长驾浩天云,江山风月逍遥子。

广州大学戴伟华教授回忆起邓乔彬先生的严谨与谦逊,他说每一次共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都能够看到论文上邓先生所作的密密麻麻的批注、意见,他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答辩学生的毕业论文,这一点在今天如此浮躁的学风之下尤显珍贵。他的人生或有遗憾,他的学术应无遗憾。

  邓先生对于年轻学者多有提携。中山大学彭玉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马茂军教授,河北大学田玉琪教授,上海大学曹辛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路成文教授等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追忆在与邓先生学术交往当中的所感所获。彭玉平教授称邓先生为“广东古代文学研究界的一面旗帜”,是一个“有风骨”的学者,是一个“敢于针砭学界不良现象”的学者。他回忆起与邓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邓先生对于他的信任,邓先生对于他的期望,邓先生在弥留之际与他的最后一握,温暖而有力,这些细节的描述令人动容。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则以邓先生的《吴梅研究》为例,来说明邓先生学术研究的开创性以及他的研究沾溉学林、启导后学的贡献。华南师范大学马茂军教授谈与邓老师的“三个缘”:“结缘”、“歌缘”、“路缘”。他认为邓老师不是“学术生活化”而是“学术生命化”的一种生存方式,邓老师的学术人生和学术情怀给人启发良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熊国华教授回忆起邀请邓先生讲学的经历、他所见到的先生讲坛上的风采以及先生对其提携之恩。邓乔彬先生是河北大学田玉琪教授的博士论文的通讯评议人,邓先生对其博士论文以及之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田教授以他的学术经历再次证明了邓先生对于后学晚辈的大力提携。上海大学曹辛华教授谈起与邓先生的交往,或如沐春风,或醍醐灌顶,他在会场为《成都》歌谱重新填词,以吊邓乔彬先生。华中科技大学路成文教授会议邓先生为其修改论文、发表论文的情况,以“敬佩、感动、遗憾”等三个关键词来追忆先生的勉励。湖南师范大学的符继成教授是邓先生的再传弟子,他感谢邓先生对其学术研究的指点,敬佩邓老师的才、胆、识、力,并表示以先生为楷模,学习其为人与为文。

同事代表邵敬敏教授的文章(赵春利教授代读)、文学院原院长王列耀教授的文章(倪列怀教授代读)分别从相似人生经历、在共同争创古代文学博士点的合作等方面追忆邓先生。邵教授说:“有幸与邓君结伴同行三十余年,不虚此行,难忘此行,珍惜此行。”高华平教授虽与邓先生相交不多,通过了解与介绍,深深折服于邓先生学术研究之勤奋,学术成就之突出,并希望邓乔彬先生的学术精神能够在暨南大学文学院发扬光大,在年轻一辈学者的身上得到继承。古代文学教研室的徐国荣教授回忆其一起共事的点点滴滴,“他是位优秀的学者,更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有学术良心,也有赤子之心”,“有和蔼的笑容,更有伟岸的形象”,“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并以一首集句诗来表达对邓老师的追思: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千载空悠悠。此情可待成追忆,唯见长江天际流。

邓乔彬先生生前所藏学术书籍,已经全部无偿捐赠暨南大学图书馆。会上,暨南大学图书馆史小军馆长向邓先生弟子代表刘兴晖副教授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表示会妥善处理好这一笔学术遗产,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弟子代表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彭国忠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代表邓门弟子向学术界友人,在清明假期放弃各种事务,赶到广州来追思先师,表示感动和感激。同时对于暨南大学文学院及程国赋院长为会议召开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弟子们对师恩永志不忘,对学界给先师的尊崇永志不忘。

  先生之学,沾溉学林;先生之风,润物无声!

  永远怀念邓乔彬先生!

 与会代表合影

  

(文字:程  刚  摄影:龙煜志)